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shù)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新聞
   第09版:封面報道
   第10版:新聞
   第11版:專題
   第12版:專題
   第13版:自述
   第14版:國際 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舊物的故事:英國慈善商店源流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shù)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新聞

第09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專題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自述

第14版
國際 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容
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舊物的故事:英國慈善商店源流

    世界上第一間慈善商店創(chuàng)立于1899年的英國,由伍爾夫漢普頓盲人基金會(Wolverhampton Society for the Blind)運營。兩次世界大戰(zhàn)讓這種模式迅速生根發(fā)芽。

    1947年開業(yè)的樂施會慈善商店是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慈善商店之一。

    慈善商店,在英國被稱為charity shop、thrift shop或hospice shop,是一種公益性質的社會企業(yè)。有人說過:“若不自己經(jīng)歷,很難想象英國慈善商店的精美。其中不僅是善心,還是一種生活方式和理念。”

    戰(zhàn)時的特殊產(chǎn)物

    英國是慈善商店的最初發(fā)源地之一。在一戰(zhàn)時,倫敦出現(xiàn)了一種特殊的籌款方式,就是由商鋪便宜賣出市民捐出的物資。通過這種方式,一些小商鋪向紅十字會募集了5萬英鎊。到二戰(zhàn)時,這樣的商鋪更為普及,紅十字會甚至在倫敦的邦德街(Bond Street)設立了第一家正式的慈善商店。

    在這期間陸續(xù)出現(xiàn)了超過200家類似的店鋪,其中包括英國最著名的樂施會(Oxfam)慈善商店。樂施會于1948年在牛津寬街(Broad Street)開設慈善商店,如今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店,在英國本土已超過700家。在樂施會的慈善商店,四五英鎊就能買到品牌產(chǎn)品,還有10英鎊的J.Crew連衣裙、10英鎊的Gucci鞋子、20英鎊的Chanel手袋等。

    慈善機構領銜

    英國的慈善商店由英國貿易局(Board of Trade)授權,有些轄屬于慈善機構,有些則是專門的獨立店鋪。慈善商店所售物品大多由市民捐贈(搬家?guī)Р蛔叩?,家里老人去世后的遺物,換季時的多余衣物等),工作人員大多為志愿者,因此運行成本低廉,也就能夠以較低價格出售物品。而賺取的所得,除了經(jīng)營成本如租金和水電以外,也大多交給所屬的慈善機構。另外,一些慈善商店也是公平貿易運動的一員,在店內銷售發(fā)展中國家的手工產(chǎn)品,并將所得投回該地。

    時至今日,英國已有7000多家分屬不同組織的慈善超市,它們大多分散于繁華的商業(yè)街或是社區(qū)街道,在倫敦就有幾百家。如以Myton Hospice為代表的以資助垂危病人、推進臨終關懷為目的的慈善商店,以SCOPE為代表的以資助智障人士、推進慈善助殘為目的的慈善商店,以Sue Ryder Care為代表的以資助無家可歸人士、推進社區(qū)看護為目的的慈善商店,以Ageuk為代表的以資助老人、推進社區(qū)關愛為目的的慈善商店以及以樂施會為代表的以資助貧困人群、推進人道關愛為目的的慈善商店。

    慈善事業(yè)的重要支撐 

    在慈善超市里出售的商品大多價格低廉,對于廣大低收入階層或者是價格敏感的工薪階層、退休人員來說,這是個不錯的購物或淘寶地方。因此,到這里購物的人并不在少數(shù),另外,由于在購物的同時也是在為慈善事業(yè)做貢獻,因此,將市場和慈善有效地結合使得慈善商店的年銷售額維持在相對高的水平。據(jù)統(tǒng)計,在英國,慈善商店一年可以募集資金一億英鎊。

    從戰(zhàn)時籌資而起的慈善商店到今天已成為英國慈善募集資金的重要來源。據(jù)調查,英國慈善組織50%以上的運營經(jīng)費來源于慈善商店的捐助,比如:Myton Hospice總部及分部一年的運營經(jīng)費共需要880萬英鎊,其中22%來自國家資助,其余78%則需要通過捐助或經(jīng)營慈善商店來籌集。由此可見,慈善商店已成為英國式。

    何以蔚然成風

    相對于我國許多慈善超市面臨虧欠關門的尷尬境地,英國的慈善商店具有十分鮮明的特點,就是非政府性、市場化運作。

    英國的慈善商店由各種不同的慈善機構運作,但是,在具體的運作方面均有嚴格規(guī)范的管理體系,凡是進入慈善商店的捐助物品在經(jīng)過處理之后均將按照編號納入銷售系統(tǒng),并可以追蹤它的最終變現(xiàn)價值。

    在嚴格的管理下,慈善商店中絕對不會有老派的舊貨或者質量低下的二手商品。英國慈善商店商品多樣、展示考究,且有著嚴格規(guī)范的專業(yè)操作流程,它們一般采用“前店后廠”模式,即前面是慈善商店,后面是捐贈物品的維修處理車間、工廠。通過對捐贈物品進行編號、消毒、維修、鑒定、估價、展示等一系列規(guī)范措施,使其重新具有使用價值,并為廣大消費群體所接受。因此,當你走過英國街頭的慈善商店,它的商品或許與旁邊的一般購物店并無兩樣。

    英國慈善商店的員工極其精簡,且大部分報酬低廉或者是無償志愿服務。慈善商店來自于社會資助,租金低廉或免租,慈善商店的商品源源不斷,來自于所在社區(qū)的千家萬戶,慈善商店的購物群體絡繹不絕,來自于社會各個階層。因此,從慈善商店的運作來看,整個慈善商店的運作完全來自社會方方面面的參與。因此,從這各層面上講慈善商店的成功運營源自于全民參與,而不是政府一家來辦,或者是簡單的“拉郎配”。

    通過對普通居民家庭閑置、破損物品的收集、處理以及再銷售,使得物品的使用價值得到極大利用,同時,通過價格杠桿效應、低價銷售策略使得慈善募捐商品深為廣大消費群體所喜愛。因此,英國慈善商店成功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成功地將市場機制和慈善有效地結合起來,通過市場化但不是趨利化有效地整合資源,做大了慈善事業(yè),豐富了慈善資金的補償渠道。

    ■ 本報記者 高文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