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新聞
   第09版:封面報道
   第10版:新聞
   第11版:專題
   第12版:專題
   第13版:自述
   第14版:國際 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孵化NGO:關于“出殼”的那些擔憂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新聞

第09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專題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自述

第14版
國際 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孵化NGO:關于“出殼”的那些擔憂

    10月15日,海淀區(qū)彩虹之家青少年服務中心應邀參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雷鋒——我們與你同在”大型公益展覽

    最近幾年,“孵化”的概念在公益領域十分流行。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組織都參與到“孵化”這個新型培養(yǎng)模式中,由此出現了很多公益孵化平臺,這對許多草根組織的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在短短的幾年內,這些被孵化著的民間公益組織紛紛“出殼”,在各自的領域發(fā)揮各自的作用。

    然而促進之余,民間組織對“母體”不同程度的依賴也成為一個現實問題。NGO“出殼”之后該怎樣生存,需要被提前納入規(guī)劃。

    官方孵化NGO:

    對“出殼”的擔憂

    “每一個社會組織總有一天會‘出殼’,而對于彩虹之家出殼以后的道路也許會更為艱難。首要解決的就是項目發(fā)展和運營成本的問題?!泵鎸Α豆鏁r報》記者的采訪,任建雄表示了自己的擔憂。

    任建雄是北京市海淀區(qū)彩虹之家青少年服務中心的主任。據了解,該中心于2011年3月由海淀團區(qū)委等部門指導成立,并于2012年6月11日在海淀區(qū)正式注冊為民辦非企業(yè)單位,注冊資金是5萬元,專門從事針對海淀區(qū)6~25歲“失學、失業(yè)、失管”的社區(qū)青少年群體的教育幫助和預防犯罪試點工作。目前的人事結構是由主任一名,顧問兩名組成,下設項目管理部、辦公室、宣傳外聯部、財務部四個部門。

    換句話講,彩虹之家青少年服務中心是一個由共青團系統和政府相關部門聯合孵化的NGO組織,并由海淀團區(qū)委負責具體指導監(jiān)督,是一個典型的官方孵化NGO的代表。

    “在團系統的支持下,我們的工作開展得很快,效果也比較明顯。到現在,服務中心主要為全區(qū)社區(qū)青少年提供個案服務、小組服務、法律咨詢、就業(yè)指導、學習培訓、自護教育、禁毒防艾教育等多種類型的服務,促進青年成長成才?!比谓ㄐ郾硎尽?/p>

    據統計,截至目前,中心組織和參加了各類活動、講座200多場,平均不到兩天就有一場活動。中心還專門聘請了法律和教育方面的專家顧問,為每一次交流和活動提供了充分的理論依據。

    在獲得支持的同時,中心的項目實施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了更多團委系統的特色。

    “就在前幾個月,我們組織小學的200多名小學生到電影院免費看動畫片,但是經過實地考察發(fā)現,200名學生是不小的陣仗,無論是過馬路、上扶梯,其安全隱患都是非常大的,加之國內又發(fā)生了非常嚴重的學生踩踏事故,所以我們在考慮了各種防護措施之后,果斷放棄了這次活動,因為孩子們的安全實在是太重要了?!比谓ㄐ蹚娬{,青少年安全教育正是團委系統非常重視的領域。

    “客觀地講,我感覺彩虹之家非常幸運,作為試點單位,一開始就承接團區(qū)委和中國青少年預防犯罪研究會的項目,這比很多草根組織都幸福得多,這些都給彩虹之家的快速發(fā)展提供了先決條件。”任建雄表示。

    據介紹,彩虹之家在項目運營上基本屬于“拿來主義”,“第一年是承接海淀團區(qū)委50萬的項目,還有開展團中央關愛青少年彩虹行動項目,第二年承接團區(qū)委80萬的項目,其中包含項目購買和崗位購買?!比谓ㄐ郾硎?,這些都是這幾年主要運營的項目,我最擔心的就是“出殼”以后的成本壓力了,尤其是人員成本,因為對項目不太擔心,因為他們現在也在一步步和其他社會組織合作,歸根到底還是募款。

    這些麻煩在孵化“出殼”后如何應對,不可避免地成為任建雄的操心事。幸運的是,任建雄已經開始尋找“出殼”以后的道路:首要解決的就是項目拓展和籌款的問題,目前彩虹之家項目都是團區(qū)委支持。其實也可以和其他政府部門和企業(yè)合作,這樣就能拓展項目發(fā)展思路和資金來源,減少團區(qū)委的壓力,逐步走上自我發(fā)展道路。總的來講,出殼后,不會說就不承接團區(qū)委項目了,只是更分散一些,只要是符合彩虹之家的業(yè)務范圍,為青少年的成長成才服務,都可以考慮合作。

    對于這一點,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團曾表示,帶有官方色彩的NGO在發(fā)展之初可以得到上級主管單位部分政策的傾斜,由此會有比較多的完善自我的機會,但“出殼”后能否在公益市場的競爭中留存下來,就依賴于孵化過程中的機制完善程度了。有了相對完善的保障和驅動力,對于脫離母體以后的風險,完全可以規(guī)避。

    NGO孵化NGO:

    較強的獨立生存能力

    相對而言,另一類NGO則“具有較強的抗擊打性”,這就是由NGO孵化的NGO。

    在我國,NPI(公益組織發(fā)展中心)是目前國內做得比較成功的NGO孵化平臺之一。該組織是在政府主管部門和國內外資助型機構的支持下于上海浦東正式注冊的民間非營利組織。

    借助“冰桶挑戰(zhàn)”為漸凍人癥及罕見病群體募款達到800多萬元的“瓷娃娃”就曾經接受過NPI的孵化。這是一個致力于促進社會和公眾對于成骨不全癥(瓷娃娃)等其他罕見疾病患者的了解和尊重,消除對于他們的歧視,維護該群體在醫(yī)療、教育、就業(yè)等領域的平等權益的公益機構。

    其申請被接受后,“瓷娃娃”和其他5家NGO一起入駐NPI提供的免費辦公室。每次機構遇到重要項目決策乃至與政府溝通,與資方洽商等,他們都會向NPI工作人員請教。在NPI支持下,他們在2009年11月召開了首屆全國脆骨病患者北京見面會。

    2010年6月22日,以“瓷娃娃”為代表的6家NGO組織的出殼儀式,吸引了來自北京市及部分區(qū)縣民政局的有關負責人,他們手中握有從幾萬元到幾十萬不等的政府公共服務項目。

    “在體制轉型期,政府需要解決的公共治理問題越來越多,但觸角和人力都有限,由此需要民間組織來承擔一部分公共服務職能。但是民間組織登記注冊短期內不可能完全放開,他們擔心大量批準登記后失控。通過公益孵化器的平臺,剛好可以在滿足需求的同時,又把風險控制住?!睏顖F曾指出。

    “由于始終處在公益市場中,像瓷娃娃這樣孵化出的組織自身成長是比較緩慢但結實的。在這過程中,可能沒有完善的專業(yè)社工隊伍和項目執(zhí)行能力,但具有較強的抗擊打性?!睏顖F表示。

    雖然面臨各種問題,但楊團依然認為走向市場化是每一個民間組織的必經道路。

    “我們中心也做好了心理準備,在強化項目策劃、實施、反饋的同時,夯實社工隊伍的專業(yè)性,在募款方面也要下大功夫去鉆研,也歡迎大家為彩虹之家的健康發(fā)展提出意見和建議。”任建雄表示。

    ■ 見習記者 張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