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shù)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封面報道
   第10版:新聞
   第11版:人物
   第12版:專題
   第13版:視覺
   第14版:國際 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公益微電影推薦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shù)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人物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視覺

第14版
國際 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容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公益微電影推薦

    編者按:

    近年來隨著微電影的發(fā)展,公益微電影也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公眾視野,不少明星名人的紛紛助力,也讓這種短小精彩、易于傳播的形式深入人心?!豆鏁r報》就為你推薦幾部公益微電影,所有微電影都可以在網(wǎng)上觀看,短短幾分鐘的公益方式,何樂而不為呢?

    《極地控訴》導演何緯豐:

    憑自己的心力 做身邊的事

    恰逢中國南極科考30周年,南極科考博士李樂詩一直想為極地做一點事情。何緯豐了解后覺得現(xiàn)在自己主要是通過微電影的方式探討生命,那倒不如用微電影來拍攝一部跟極地相關的影片,看看能不能引起人們對環(huán)保和極地的一些關注。

    過了幾個月,何緯豐跟李樂詩說:“我們已經(jīng)開始著手做這件事了,你那邊也要給我一些支持。”李樂詩很開心,因為何緯豐并沒有忘記自己的承諾。

    于是,何緯豐執(zhí)導的公益微電影《極地控訴》與大家見面。

    公益微電影不同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電影,要控制成本、要避免說教而讓大家接受,還要有公益意義讓人們看后有思考,所以何緯豐就想到用概念化的方式和巧妙的劇情設置,來展示影片的中心。該片以南北兩極為關注點,以擬物的方式,真切地讓觀眾感受到北極熊于極地生活的狀況和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

    何緯豐說,融入巧妙的心思說不定更能引起注意?!安还苓@部電影的公益性能被大家看到多少,由于情節(jié)設置,這也是一部充滿母愛和溫情的電影?!?/p>

    從IT行業(yè)跨界到微電影,因為導演并監(jiān)制了亞洲首部手機微電影《求愛123》的何緯豐被稱為“香港微電影之父”,《極地控訴》只是他的第一部公益微電影,他說:“只要有人來找我說和公益相關的電影,我都很感興趣。”

    何緯豐認為,與其把自己的時間困在一個公益的概念中,不如結合自己的生活、工作和興趣做力所能及的公益,除了拍電影,他也身體力行地鼓勵年輕人以創(chuàng)意和拍攝技術踏上微電影創(chuàng)作之路?!鞍压婧妥约荷罱Y合在一起,憑興趣和熱情去做,這是我的方式。”

    《公益時報》:公益微電影有什么概念界定嗎?

    何緯豐:一個微電影其實像一個廣告,就是看看你要對公眾宣傳什么,公益微電影也是有目的的,就是要向公眾推廣一種公益理念、講述一個公益活動故事或者宣傳倡導一些公共利益相關的東西。公益微電影在香港地區(qū)并沒有固定的定義,最早是為政府或者公益團體拍攝的影片。   

    《公益時報》:微電影和傳統(tǒng)電影相比,有哪些變化?

    何緯豐:微電影使每個愛好電影的人都有機會實現(xiàn)自己的導演夢。傳統(tǒng)電影拍完后當然希望很多人看到,可是在大數(shù)據(jù)的時代下可以挖掘到更加細分的人群,針對少數(shù)人群拍攝微電影反而會有更好的效果。微電影可以定位投放,這也是公益微電影可以借鑒的,如果不能影響更多人,是不是可以更有針對性,內容可不可以有更加精準的定位。

    《公益時報》:微電影對于公益領域有哪些實在的好處呢?

    何緯豐:微電影對于公益宣傳起碼有兩點直接的好處。第一是成本可控,而且宣傳推廣都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完成,與新媒體互動鏈接緊密。另一個,就是籌款意義,公益組織以后很可能通過微電影做個首映、活動,然后來為某一個公益項目、某一類人群籌款,這是很好的方式,或者為微電影的拍攝本身籌款也可以。

    《公益時報》:未來你會更關注公益微電影、更關注公益嗎?

    何緯豐:很多人會覺得公益是個光環(huán),也有很多人為了名利做公益,這樣不對,首先要從心出發(fā)。我個人覺得不要勉強自己做一些生活以外的公益,自己沒辦法騰出時間卻要做一些假象,如果能做和自己相關的公益這樣不是更好嗎?

    比如我個人喜歡微電影,那么我就花了很多時間,去額外做很多大學的講座、青年微電影大賽的評審,也拿出自己的精力和資源去幫助年輕人走上微電影的道路,也會拍攝公益微電影,把公益和自己生活結合在一起,憑興趣和熱情去做,這是我的方式。

    (閆冰)

    公益微電影《情笛之愛》制片人姜萍:

    剩下的364天,他們活在角落

    其實我早年就已開始投身公益事業(yè),只不過大多是關注老年人的生活幫扶。直到2008年,當我看到《沒有歧視,我們在一起》的公益廣告宣傳片以后,才正式關注到艾滋病這個群體的特殊性,尤其是對于艾滋病兒童的成長和發(fā)展問題深感迫切。

    2008年我開始《情笛之愛》的劇本創(chuàng)作。感染艾滋病的孩子大都是因為母嬰傳播,他們的整個成長過程都可能受到歧視,是最無辜的群體。

    我想盡一切辦法深入生活,去了解、接近這一群體,并做了大量的社會調查工作,這個過程是漫長而艱難的,經(jīng)過4年的時間不斷修改、完善,完成了20多稿。

    走訪艾滋病患者時他們曾跟我說,每年的12月1日他們是在期盼和害怕中度過的。期盼的是,這天會有很多社會人群關愛他們;害怕的是,過了這天的364天,他們都生活在被忽視的角落。我的愿望就是將電影獻給所有受艾滋病困擾的孩子,也想通過電影引起全社會對艾滋病患者的關注,而不是只有每年的艾滋病日,才讓人記起他們。

    能完成這部作品,很大的動力來源于我的母親。2012年時,74歲的母親被查出患上了白血病,我和媽媽曾經(jīng)都是老師,媽媽一直希望我可以參與一部兒童電影。所以當時,我決定放下手頭一切事情,給媽媽拍部電影??赐辍肚榈阎異邸?,媽媽對我說,你拍了一部好片子。

    現(xiàn)在我的第二個劇本也已經(jīng)開始了,這次是以母親為原型,關注白血病群體。盡管白血病人并不像艾滋病人一樣面臨被歧視被誤解的狀況,但是現(xiàn)在患白血病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都對這個病充滿了恐懼,所以白血病人更需要的是身邊人的支持和不離不棄,更需要的是一種關注和希望,我想要傳遞這種信念。

    (閆冰/整理)

    公益微電影推薦

    看電影也是做公益

    《愛的代駕之非誠勿駕》

    主演:姚明、葉莉

    影片故事:和朋友聚會時,會抽簽留一個人不喝酒,開車送大家回家——姚明總是“中獎”,被朋友們戲稱為“姚代駕”。“姚代駕,不酒駕”也成了朋友圈中的口頭禪。這天是姚明和葉莉的結婚紀念日,他早早做好了相關準備。不巧的是,同一天是姚明要請工作上的一個重要人物吃飯,做東的他必須喝酒。于是,他開始在微博上招聘代駕司機,試圖做到兩全其美……

    由上海市交通工程學會、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總隊等聯(lián)合出品的這部微電影請來了籃球運動員姚明和葉莉做主演,以寓教于樂、詼諧幽默的方式,發(fā)出“酒后不開車”的理性飲酒號召。

    《十分之一的幸?!?/p>

    主演:黃磊、周冬雨

    影片故事:周冬雨飾演一個乙肝病毒攜帶女孩。電影中的情節(jié)根據(jù)中國乙肝感染群體的真實生活狀況改編,在第四個“世界肝炎日”當天發(fā)布這部電影,為了喚起公眾對于乙肝和乙肝感染人群的關注和了解。片名源于亞裔人群的乙肝現(xiàn)狀——每10個亞洲人中,就有1名慢性乙肝感染者。目前在中國大陸約有9300萬乙肝病毒攜帶者,占全球乙肝感染人數(shù)的1/3,乙肝已成為國人健康的主要威脅。

    《假如失去三天光明》

    主演:韓紅

    影片故事:影片是以西藏盲童學校為背景的“西藏盲童”系列微電影的第一部。在劇中,韓紅以一位志愿者的身份來到西藏盲童學校,用布蒙上眼睛,體驗失去三天光明的黑暗生活。失去光明,意味著被黑暗中的無助、恐懼籠罩,而在和一群盲童相處的過程中,韓紅卻感覺到了信任、溫暖和關愛。失去三天光明,卻收獲了更多的感動和意外,韓紅感悟到光不僅是物理的光,還是人與人之間最純粹的情感。

    《流浪33天》

    主演:一只中華田園犬

    影片故事:電影講述的是主角“大黃”被主人拋棄后,在外流浪的33天里,露宿街頭,慘遭狗販子追殺,遇到其他被抓的流浪狗,最終在熱心人士的幫助下,化險為夷回到主人身邊的故事。

    這部影片在網(wǎng)絡上發(fā)行不到一天時間點擊量就沖破18萬,賺足了觀眾的眼淚,被評為中國的《忠犬八公》,是一批關注動物保護的愛心人士自愿組織,攜手深圳市犬類保護協(xié)會及熱心單位制作的救助流浪狗公益電影,呼吁人們不要拋棄寵物、關愛流浪動物。

    《迫在眉睫2》

    主演:于虎、華少、聶遠等

    影片故事:《迫在眉睫2》是杭州交通91.8電臺繼2012年《迫在眉睫》之后,又一部公益微電影。影片取材于真實的故事,2009年12月24日中午11點,于虎主持的《我的汽車有話說》節(jié)目直播剛開始,突然接到一位聽眾電話,說要跳樓,交通91.8當即打斷正常播出節(jié)目,主持人在節(jié)目中努力安撫對方情緒后,立即趕赴現(xiàn)場勸說對方,最終在民警和消防官兵的幫助下,成功化解了一起當年轟動杭城的跳樓事件。

    這部電影被網(wǎng)友評為年度“最扣人心弦”的微電影,不少人是零片酬出演,還有100多位通過交通91.8微信報名的群眾演員做志愿者,希望以此電影致敬近年來杭州涌現(xiàn)的最美媽媽吳菊萍、最美司機吳斌等平民英雄。

    《大山里的聲音》

    主演:小不點(山人樂隊)

    影片故事:故事取材于至今堅持了九年的“雪佛蘭紅粉筆”鄉(xiāng)村教育計劃,而山人樂隊主唱小不點所扮演的支教志愿者正是500多位“粉筆頭”志愿者的真實縮影,小不點用一切能發(fā)出聲音的物品向孩子們展示了“音樂”的魅力,在西藏芒康大山深處開啟了一場原生態(tài)的“音樂創(chuàng)作”課程。本片由曾經(jīng)拍過《開往春天的地鐵》、《飛躍老人院》等多部優(yōu)秀作品的著名導演張楊執(zhí)導,被譽為中國版《放牛班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