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杯橘子汁,一杯西柚汁,一杯蘋果汁,三杯果汁整齊地擺放在半人高的柜臺上,讓初來“萬花筒”的人感覺仿佛進入了一間水果吧。 然而這里卻是一家不折不扣的戒毒中心。此刻正是上午7點,不少人排著隊等待進入這個空間封閉的“水果吧”。在那里,他們可以挑選一杯喜歡的果汁,并得到一粒綠色小藥丸。小藥丸的主要成分是美沙酮——以海洛因為部分原料制成的一種合成藥品,定期服用它可以幫助吸毒者減輕對毒品的依賴。 吃過藥后,人們依次走出,看起來大多數(shù)人精神抖擻,其中一些人鉆進小汽車,啟程出發(fā),融入早間上班族的洪流。 如今,約有350名吸毒者每天都到位于倫敦西南郊金斯敦上泰晤士社區(qū)的萬花筒戒毒康復中心(Kaleidoscope)接受治療,其中30%的人擁有穩(wěn)定的工作和生活。與此同時,還有超過200名吸毒者正在威爾士地區(qū)的5家萬花筒分支機構(gòu)接受同樣的治療。 創(chuàng)建40余年來,萬花筒累計幫助了超過1.5萬名吸毒者。 從青年俱樂部到戒毒中心 和許多社會企業(yè)發(fā)源于貧民區(qū)不同,萬花筒的發(fā)源地金斯敦是一個高檔社區(qū),但這并不意味著那里就是一片無憂無慮的樂土。1967年,當萬花筒的創(chuàng)始人艾瑞克·布萊克布魯(Eric Blakebrough)牧師來到該社區(qū)的浸信會教堂赴任時,金斯敦的居民正為頻繁發(fā)生的年輕人斗毆事件傷透腦筋。 艾瑞克開放了一個通宵營業(yè)的俱樂部,地點設在教會擁有的一幢建于維多利亞時代的老房子里。為了吸引年輕人,他準備了各種價廉物美的點心和軟飲料。 如他所愿,年輕人陸續(xù)而來。但他們并沒有就此安分下來,只不過將打架的地點從室外搬到了室內(nèi)。這引起了附近居民的不滿,警方于是打算關閉這個俱樂部。這么一來,年輕人反而團結(jié)起來,因為他們已經(jīng)喜歡上這里——俱樂部能放他們熱愛的音樂,氛圍也與眾不同。為了使它不被關閉,他們終于決定不再打架。 隨后發(fā)生的一個意外事件直接促使了俱樂部向戒毒中心的轉(zhuǎn)變。 一天夜里,有個女孩在俱樂部中忽然昏迷。當艾瑞克急著要叫救護車時,周圍的年輕人卻見怪不怪地告訴他,這種事情很常見,只要給她一杯水就可以。 果然,女孩喝了一杯水后便很快清醒過來。但艾瑞克還是堅持請來一位醫(yī)生。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女孩已經(jīng)懷孕,但她營養(yǎng)極度不良,同時還患有氣管方面的毛病。醫(yī)生說,這些癥狀必須分別去各種相應的醫(yī)療機構(gòu)進行治療,但問題在于,病人對治療毫無興趣,因為她是一名吸毒者,她唯一感興趣的事情就是去找毒販子。 艾瑞克感到很震驚,而年輕人們無動于衷的反應則讓他察覺,有吸毒問題的肯定不只是這一個女孩。正是這一發(fā)現(xiàn)促使他決定,把正在做的工作拓展到毒品治療領域。 萬花筒戒毒康復中心于是就在俱樂部的基礎上誕生。最初的工作人員除了艾瑞克之外,還有6名教堂工作者和6名青年志愿者。 引入美沙酮療法 事實上,在萬花筒成立之時,英國國民醫(yī)療服務系統(tǒng)(NHS)已提供官方的毒品治療服務。但是,吸毒者本來就屬于非主流人群,他們主觀上非常排斥到醫(yī)院或戒毒所之類的地方去。此外,這些官方戒毒機構(gòu)都是朝九晚五開放的,而吸毒者往往都是夜貓子。 萬花筒提供全天候服務,并為找到更好的治療方法進行各種嘗試。上世紀70年代初,他們率先引入了備受爭議的美沙酮療法。 美沙酮療法的原理是:讓吸毒者通過對小劑量毒品的定期服用來保持比較穩(wěn)定的身體和精神狀態(tài),從而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盡管事實證明,美沙酮療法是一種性價比很高的毒品治療手段,然而時至今日,它仍然遭到很多人的反對。反對者認為,無論如何都不應該向吸毒者提供任何毒品。 而在萬花筒看來,強迫吸毒者徹底脫毒其實并無意義,關鍵是讓他們回歸正常生活。萬花筒于是大膽提出:一輩子依賴美沙酮維持正常生活,也可以是一種生活方式。 正是基于這一觀點,萬花筒對待吸毒者的態(tài)度全然不同于其他戒毒機構(gòu)。他們非常尊重吸毒者,稱他們?yōu)椤邦櫩汀薄皇恰安∪恕薄=邮苤委煏r,每個顧客必須先接受身份確認——工作人員會將其身份證與電腦中的信息進行核對,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逐個進行的,吸毒者的個人信息完全保密。之后顧客便可進入治療室——這也必須逐個進入,因為每個人的劑量都有所不同。監(jiān)督最嚴密的是吞服環(huán)節(jié),顧客必須當著工作人員的面吞服藥丸,目的在于防止美沙酮被攜帶出去流入黑市。 為了緩解顧客可能出現(xiàn)的緊張情緒,萬花筒努力為他們營造一種輕松友好的氛圍。用于等待的公共空間明亮舒適,門窗都采用讓人心情愉悅的鮮艷色彩。工作人員隨時愿意坐下來傾聽顧客講話。如果有顧客帶著孩子前來,工作人員會向孩子贈送小禮物。 萬花筒還成立了一個多功能小組,幫助顧客解決吸毒以外的問題,包括他們的各種生活需求。萬花筒希望,一旦吸毒者決心徹底脫離毒品,他對各方面的生活都已做好相應的準備。 一個電話改變命運 成立初期,完全是自發(fā)組織的萬花筒一直面臨資金匱乏的困擾。1974年4月的一天,艾瑞克接到了一個改變命運的關鍵電話。 這個電話由英國衛(wèi)生部的一名官員打來,他向艾瑞克緊急詢問,第二天是否可以帶領30位聯(lián)合國醫(yī)療專家前來萬花筒參觀。 雖然當時不明就里,但艾瑞克感覺這是一個機會,于是立刻答應下來。隨后,他指揮工作人員進行了積極的準備,對廁所進行了一番突擊裝修,又為專家團準備了豐盛的食物。他們希望讓專家們感受到:萬花筒是一個很正規(guī)的組織,這里的一切都井井有條。艾瑞克還精心寫就了一篇演講稿,準備向?qū)<覀兘榻B美沙酮療法在萬花筒的實踐情況。 那天晚上,大家都異常興奮,心中充滿了對即將到來的這個日子的種種希望。不料,凌晨3點,睡夢中的艾瑞克又被電話吵醒。這次是警察打來的,他告訴艾瑞克,萬花筒的房子著火了。 萬分沮喪之時,艾瑞克還是舍不得放棄這個機會。他想起教會還有一棟老房子,不過那棟房子日久未用,周圍早已雜草叢生。 4點鐘,艾瑞克開始逐一打電話給工作人員和社區(qū)志愿者,請他們立刻趕去那棟老房子除草,并設法打掃出至少一個房間。于是,那天早上5點,早起晨練的居民困惑地看到,一大幫人圍著一棟老房子,又是除草,又是刷墻。等到艾瑞克他們折騰得差不多了,聯(lián)合國專家團的大客車也到了。 由于剛除過草,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味道,這反而給專家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在聽完艾瑞克的講演后,他們高度評價了萬花筒的工作,認為它是一個非常專業(yè)的組織,是社區(qū)參與戒毒的最好案例。 萬花筒于是一下子聲名鵲起,并迅速獲得了發(fā)展急需的種種資金。利用成名后籌集的資金,萬花筒于1977年進行了首次改建,增設了一座擁有19個床位的宿舍,為無家可歸的青年提供棲身之地。 復制金斯敦模式 2004年10月,由著名設計師James Bryson設計、耗資160萬英鎊修建的萬花筒二期項目正式開業(yè)。 新建筑的底層是一個學習中心,那里配有專業(yè)的IT設備,并設有一個藝術工作室和一個音樂工作室。利用這些設施,萬花筒可以為社區(qū)居民提供從電腦技術到藝術課程的各種職業(yè)培訓,這些培訓在為社區(qū)居民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的同時,也為萬花筒帶來了一定收入。 二期項目建設資金中的110萬英鎊來自于政府的公共基金,其余的50萬英鎊則是以萬花筒本身的名義向浸信會教堂貸款而來。 為了償還貸款,萬花筒目前正在積極尋求來自私人、企業(yè)和慈善基金的更多幫助。與此同時,他們專為警方和監(jiān)獄管理人員開發(fā)的毒品知識培訓項目也給他們帶來了相當可觀的收入。 通過毒品知識培訓,萬花筒還獲得了發(fā)展新事業(yè)的機會。一位來自威爾士的警官在接受培訓后對萬花筒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于是邀請他們到威爾士開設分支機構(gòu)。 2003年10月,萬花筒按照金斯敦的模式在南威爾士格溫特郡的紐波特(Newport)開設了首家分支機構(gòu)。紐波特萬花筒同樣坐落在一家教堂附近,并且配備了與金斯敦相同的設施。該機構(gòu)目前由艾瑞克之子馬丁(Martin Blakebrough)負責管理。 為了擴大在威爾士地區(qū)的服務半徑,萬花筒從美國進口了一輛巴士,開設了一家移動診所。診所目前主要在Caldicott和Rumney兩地提供服務,內(nèi)容包括針頭交換和毒品咨詢等。 在一檔電視節(jié)目中,人們?nèi)绱吮磉_對萬花筒的支持:“每個社區(qū)都應該擁有一個萬花筒。” (據(jù)21世紀企業(yè)公民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