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趨勢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10版:社會創(chuàng)新
   第11版:專題
   第12版:《2013中國慈善捐贈發(fā)展藍皮書》精編
   第13版:國際 案例
   第14版:國際 人物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訪談
探索孤殘兒童標準化救助模式
中翊打造文化教育發(fā)展平臺
致力提供更好的社會化養(yǎng)老服務
你愿意對同齡人敞開心扉嗎?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趨勢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社會創(chuàng)新

第11版
專題

第12版
《2013中國慈善捐贈發(fā)展藍皮書》精編

第13版
國際 案例

第14版
國際 人物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訪談

新聞內容
2014年06月10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朋輩心理咨詢”的校園公益嘗試
你愿意對同齡人敞開心扉嗎?

    在男生和女生宿舍中各設置一個朋輩小屋,布置也盡量溫馨輕松

    你聽說過“朋輩心理咨詢”嗎?朋友的朋,同輩的輩。

    顧名思義,就是讓同齡人給你做心理咨詢、傾聽你的煩惱,與你面對面的不再是老師、醫(yī)生、長者,這樣的話你會不會更愿意敞開心扉呢?在中國人民大學的“朋輩小屋”里,就有一群學生正在做這樣的嘗試。

    更好的傾聽者

    大二的冬天,張麗文在宿舍里看見了“朋輩”的招新海報:你想不想了解心理咨詢?你想不想為同學服務?這幾句話讓她很心動,于是報名參加了面試。

    面試的時候,面試官的一個提問令她印象深刻:“如果你是一名咨詢師,我是來訪者,當我走進來之后一直痛哭你會怎么辦?”有人說,會讓來訪者先發(fā)泄出來,可能會遞上熱水和紙巾,然后在旁邊默默地陪伴,這個答案得到了在場很多人的認可。張麗文也對心理咨詢師的角色有了初步概念——做傾聽者。

    后來的培訓和實踐,讓她更堅定了這樣的角色定位?!拔乙郧翱赡苷J為既然去做心理咨詢不就是尋求建議嗎?后來才知道,原來我們是不可以提建議的。”絕對不可以提建議、絕對不可以判斷對錯、絕對不可以做事件解讀,張麗文開始了解心理咨詢師要做的事情:給受訪者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幫他們緩解情緒、梳理頭緒,讓他們獲得一種力量去面對問題,要始終相信每個人都有處理自己事情的能力。

    大三的時候,張麗文成為了正式上崗的朋輩心理咨詢師。像她一樣的學生咨詢師,在人大目前有30余名,白天的時候,校園里有專業(yè)的心理咨詢中心面向學生開放,提供服務的是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而學生咨詢師則是每天晚上19點至23點在“朋輩小屋”里為同學提供義務咨詢服務。

    “晚上是情緒高發(fā)期,所以我們把小屋設置在了學生宿舍當中。和專業(yè)心理咨詢室不同的是,這里完全匿名,不限定咨詢時間,而且四個小時的時間中由男生和女生咨詢師穿插開,學生可以選擇更愿意傾訴的對象?!敝袊嗣翊髮W心理健康中心朋輩項目指導老師徐紫薇介紹說。

    “沒有人能比學生更了解學生”,基于這一理念建立的斯坦福朋輩心理咨詢中心,就是通過培訓在校大學生成為朋輩咨詢師,為身邊的同學進行心理咨詢,獲得了不錯的成果。

    2010年,經斯坦福大學畢業(yè)生Tricia Bolle介紹,斯坦福大學到中國人民大學開設朋輩心理咨詢工作坊,帶來了這樣的理念和方式。“在學校中學生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有一些學生可以敞開心扉與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聊,主動尋求幫助,但是更多的學生對于老師和長輩是有些抵觸的,平時有心事會找朋友來傾訴,所以我們覺得這種模式很好?!毙熳限闭f。于是,人大的朋輩心理咨詢中心(即“朋輩小屋”)于2011年11月正式開張。

    更具親和力的“樹洞”

    很多人都知道“樹洞”的故事,把秘密告訴樹洞,心里就舒服了,樹洞也不會把秘密說出去。想當好心理咨詢師,就要當好這個保密的樹洞。

    “假如在路上如果碰到了曾經的來訪者,除非是對方和我打招呼,否則我們是不會主動打招呼的,因為也許他不希望自己做咨詢的事情被別人知道?!背酥?,受訪者的事情一定不能和別人提及,也不能有利益相關,不能給熟悉的朋友或同班同學做咨詢等等。張麗文說,心理咨詢師的道德倫理規(guī)范他們要嚴格執(zhí)行,同樣的,也要做到事件和情緒分開,不能把咨詢時候的情緒狀態(tài)帶到生活中。這些,都讓她覺得自己要做的事情必須專業(yè)。

    每學期招新都會有100多名學生報名,可是最后能篩選出來的僅有十幾人。徐紫薇說,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適合做心理咨詢師,要經過兩輪面試、兩門專業(yè)課程的培訓,最后還有模擬實戰(zhàn),由普通同學做志愿者接受咨詢服務,旁邊有觀察員做評估。

    “第一輪面試會由現(xiàn)任咨詢師的學生們完成,以他們的視角來觀察同學、評判哪些人適合。我們更注重的是學生的耐心、專注、包容等素質,比如有些學生更善于展現(xiàn)自我、更喜歡表達,那么他可能在競選學生會干部、參與校園活動中成為佼佼者,卻不適合做心理咨詢師?!毙熳限北硎?。

    而要選修的兩門課程,一門是偏重技術性的《朋輩心理咨詢技巧》,另一門是更偏重知識性的《校園心理健康專題》,要有針對性地去幫助這群準心理咨詢師了解校園里同學們常常會聊的話題,比如戀愛與情感、自我認同、就業(yè)壓力、迷茫與選擇、同性戀話題等。

    改變和成長

    “朋輩小屋”的價值不僅僅體現(xiàn)在讓學校里有心理煩惱的學生受益,改變和成長是雙方的。學生咨詢師由于包容和傾聽能力增強,比較普遍的改變就是擁有了更好的人際關系。

    “來訪者聊著聊著自己就說‘啊,其實我以前沒有想到這里’,‘我沒有意識到是這樣的’,最后他們有人會對我說‘跟你聊天很舒服’,這時候我是很開心、也很有成就感的,其實每個人都希望從他人那里獲得認可和贊同吧?!睆堺愇恼f,這幾年,在嘗試接納別人和被別人接納的過程中,找到了更好的自己,也慢慢在嘗試做真實的自己、表達真實的看法,不再主觀臆斷別人的好壞,也慢慢地理解了很多以前并不認同的人,變得更寬容,“原來曾經的我看別人是帶著很濃的主觀色彩的。”

    原本是學保險專業(yè)的她,面臨畢業(yè)的重新規(guī)劃時,選擇了到美國讀心理學專業(yè)的碩士,因為這一段學生咨詢師的經歷,讓她找到了新的方向?!捌鋵嵪裎疫@樣的并不少,很多師兄師姐都轉專業(yè)了?!?/p>

    公益時報記者 閆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