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姚基金希望小學籃球季”開賽了。 今年籃球季地點選擇了四川綿陽,由綿陽師范學校65名體育專業(yè)的學生與全國篩選出的65所希望小學校長結成一對一幫扶模式,從5月份開始學生將奔赴與其結對的希望小學,展開為期2個月的校級籃球培訓和培養(yǎng)學?;@球教師。 從捐建希望小學,到結合專業(yè)、形成自己的品牌項目,“姚基金”三年時間里為全國180所希望小學引入體育籃球教育項目,有近70000人次直接受益?!豆鏁r報》記者日前跟隨該組織赴四川綿陽進行實地探訪。記者發(fā)現(xiàn),這個籃球項目正在逐漸成為嫁接更多資源的平臺。 智育優(yōu)于體育的教育現(xiàn)狀 姚基金是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的專項基金,由中國著名籃球運動員姚明于2008年創(chuàng)立,最初這支基金聯(lián)合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在全國投建希望小學,截至目前,姚基金已經(jīng)在全國援建了18所希望小學。 陸浩是姚基金管委會的主任,在今年“兩會”前夕與姚明一起參與了教育部體衛(wèi)司舉辦的研討會,會上專家的一席話令他有些吃驚。這位專家稱,中國現(xiàn)在的飛行員征兵標準是一再降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征兵對象的體質(zhì)越來越差,如用原標準很難有合格兵源,再則目前中國青少年身高標準與周邊東南亞國家青少年相差不大,體重卻超出平均水平,而超出部分更多顯示為肥胖。專家的一番話讓姚明和陸浩意識到應該給基金創(chuàng)出一個核心品牌項目來改善這一現(xiàn)狀。 按照姚明籃球品牌的影響力和陸浩的體育營銷管理經(jīng)驗,很快一個旨在幫助青年少健康、教育的項目孕育而生——“姚基金希望小學籃球季”,該項目意在將體育與教育進行更好地結合。 陸浩在接受《公益時報》記者采訪時說:“由于姚基金之前都是捐建希望小學,就希望小學體育教育項目本身進行調(diào)研后發(fā)現(xiàn),現(xiàn)階段很多希望小學不僅缺少必要的體育場地、器械等硬件設施,體育老師也成為稀缺資源,這樣一種狀態(tài)持續(xù)下去對于希望小學孩子未來成長極為不利?!?/p> 四川省資陽市一所農(nóng)村希望小學校長周菊明感觸很深,希望小學體育師資匱乏,大多都是由其他老師兼任,分配來的老師又留不住,孩子們體育活動大多都是在隨意玩耍并沒有一個正規(guī)的訓練機制,這對于小學體育教育發(fā)展形成制約?!半m然國家倡導推廣素質(zhì)教育多年,但更多家長覺得智育比體育重要。” 首“秀”后推平臺 2012年,姚基金在四川樂山市舉辦了首屆“姚基金希望小學籃球季”,樂山是姚基金捐建希望小學數(shù)量最多的地方,原本想就讓這些學校來參與,沒想到在項目推廣中,周邊很多希望小學都想加入到這一項目中。首期“姚基金希望小學籃球季”的參與學校就達到40多所,連陸浩自己也沒有想到,這樣的一個公益項目竟然如此受歡迎。 項目首秀的成功給“姚基金”提供了更多選擇?!凹热贿@個項目熱度如此高漲,就不妨將其建設成一個公益平臺,團結和撬動各方資源?!标懞普f,“企業(yè)、政府、公眾只要是對項目感興趣都可以來進行捐贈和參與,同時這樣一個平臺也為更多公益資源的嫁接提供了一個交流場所?!?/p> 按照姚基金管委會主任陸浩的想法,會把這個平臺向深層次推進,目前正在為“姚基金希望小學籃球季”籌建網(wǎng)站,今后全國各地的希望小學都能夠通過這個平臺來申請自身缺少體育器材和舉辦賽事、聯(lián)賽等競技項目,捐贈者與受助者之間能夠通過平臺獲得直接聯(lián)系,不再通過第三方來執(zhí)行。 讓志愿者也專業(yè) 劉雙是即將奔赴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鳴山鄉(xiāng)沃爾沃程浪希望小學的志愿者,在29號“姚基金希望小學籃球季”出征儀式結束后,他難掩心中的激動:“學有所用本身就是一種幸福?!绷硗?,所有志愿者都將獲得項目資助金5000元,這筆經(jīng)費將用于志愿者在駐地兩個月的日常開銷和往返車票。 對于這批志愿者的工作,陸浩有自己的考慮,按照以往項目的安排,志愿者只要進行傳統(tǒng)籃球授課就好,這次項目組為他們布置了另一項特殊的任務——寫支教筆記。 “讓支教學生寫支教筆記就是為了學生自身總結,讓他們參與公益中體驗樂趣的同時也學會評估效果,這種評估包括我們資助方提供的資助金評估、教學水平評估和自身生存評估等方面。”陸浩說。 按照“姚基金希望小學籃球季”項目安排,項目舉辦地綿陽師范學院的65名志愿者奔赴65所學校駐地進行為期2個月的培訓,完畢后,每所學校將由3名老師帶隊派出10名學生組隊參加7月中旬的PK賽,為了保障女孩參加的權利,項目組要求每所出征學校的10名隊員中必須要有2名女生。 陸浩表示:“之所以這樣分配,正是因為不想孩子們有太多的負擔,籃球季并不是要培養(yǎng)專業(yè)運動員,只是想將體育競技變成一種教學游戲,讓青少年們在娛樂中找到快樂、強健體魄?!?/p> ■ 本報記者 張明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