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社會創(chuàng)新案例
   第03版:社會創(chuàng)新案例
   第04版:社會創(chuàng)新案例
   第05版:社會創(chuàng)新案例
   第06版:社會創(chuàng)新案例
   第07版:社會創(chuàng)新案例
   第08版:社會創(chuàng)新案例
   第09版:社會創(chuàng)新案例
   第10版:社會創(chuàng)新案例
   第11版:社會創(chuàng)新案例
   第12版:社會創(chuàng)新案例
   第13版:社會創(chuàng)新案例
   第14版:社會創(chuàng)新案例
   第15版:社會創(chuàng)新趨勢觀察
   第16版:社會創(chuàng)新案例
從Facebook里打撈潛在捐贈者
維基百科:一場曠日持久的反水軍大挑戰(zhàn)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社會創(chuàng)新案例

第03版
社會創(chuàng)新案例

第04版
社會創(chuàng)新案例

第05版
社會創(chuàng)新案例

第06版
社會創(chuàng)新案例

第07版
社會創(chuàng)新案例

第08版
社會創(chuàng)新案例

第09版
社會創(chuàng)新案例

第10版
社會創(chuàng)新案例

第11版
社會創(chuàng)新案例

第12版
社會創(chuàng)新案例

第13版
社會創(chuàng)新案例

第14版
社會創(chuàng)新案例

第15版
社會創(chuàng)新趨勢觀察

第16版
社會創(chuàng)新案例

新聞內容
2014年02月11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從Facebook里打撈潛在捐贈者

    類別:新媒體籌資

    發(fā)起時間:2012年

    開展地區(qū):全球

    所服務群體:NGO籌款官員

    網址:amicushq.com

    籌款方式:網絡

    “喂~~朋友,你好!我們是助飛NGO,我們現在正在開展一項‘新學期樹榜樣’的活動,需要募捐,希望得到你的支持。”

    NGO想要獲得自身發(fā)展,籌資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是如果碰到以上這樣的募款請求,你愿意捐款嗎?很大程度上不會,因為你根本就不了解這家機構和項目,也不了解勸募人的任何信息,但如果是熟人或者是朋友的朋友可能效果就不一樣了。

    來自朋友的勸捐問候

    在美國,有機構測算,NGO每融到1美元,就得在中間管理上花掉0.2美元,其中很多都花在無效募資上。這就意味著去年單是美國的NGO就損失了600億美元,但是有什么辦法呢?NGO也不知道如何找出最有可能出錢的捐助者,但是,有了Facebook后,情況就變得不同了。

    最近,美國一家名為Amicus的NGO剛剛獲得了320萬美元的融資,接下來它要做的項目就是如何利用社交網絡力量,幫助非營利性機構尋找出最符合的潛在捐贈對象,使得NGO的籌資效率大大提高。

    在利用社交網絡尋找最為匹配的捐贈對象之前,首先要問你幾個問題。

    陌生人打電話向你募捐,你會捐嗎?很多人會直接掛掉,因為你根本就對他完全不熟悉。但如果換成你的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呢?你很可能就會耐心聽下去并愿意捐出一點心意。

    對,這里就是Amicus要講的選擇特定的捐贈對象,將特定捐贈對象視為潛在捐贈者。

    Amicus希望能幫助NGO提高每一通電話或者一封紙質郵件能獲得的融資數額。

    具體操作方式如下:Amicus將NGO內部的計劃籌款人的電話和郵件地址同NGO在Facebook上的支持者信息庫進行匹配,然后安排NGO員工給特定的人打電話或者發(fā)郵件,而這些人通常是他們的朋友、朋友的朋友或者有相同經歷或者興趣的人。

    簡而言之,就是將Facebook上有捐贈意愿的群體找出,然后再將這部分捐贈群體的各項信息與NGO員工或員工朋友的各項信息進行匹配,只要能匹配上,就是一個值得潛在的開發(fā)對象。

    想象下作為潛在捐贈者的你接到這樣一個電話的感覺。

    “嗨!你好,我是助飛NGO的志愿者,去年十月份我們一起在芝加哥培訓過籃球,記得當時你說你喜歡湖人隊,我喜歡公牛隊,為此我們還進行過一番激烈的辯論,呵呵!現在我們機構準備在新年發(fā)起一個為針對低年級孩子‘新學期樹榜樣’的活動,需要募集部分款項,希望得到你的支持?!?/p>

    如果是這樣溝通的話,作為本身就在Facebook上表達過捐贈意愿的你,在沒有定向目標捐贈的情況下,很可能就會將這筆資金捐贈給這個NGO,因為你們之前已經有過交集。

    這也是為什么NGO都愿意給Amicus付錢了,沒錯,Amicus已經開始盈利了。

    打撈捐贈者需用心溝通

    雖然,Amicus獲得融資后的項目,是利用Facebook平臺尋找潛在捐贈者,并且現在利用社交網絡來募捐的也不只Amicus一家,但是其創(chuàng)始人兼CEO賽思·班農(Seth Bannon)認為這種方法還是太招人嫌了,畢竟只有11%的捐款是在網上拿到的,其余的都是通過電話或者傳統郵件。

    賽思覺得:

    如果一個朋友給我發(fā)了一個Facebook捐款邀請,我完全可以不理他,他們自己可能都不會注意到這事,因為這種私信每天簡直太多,其中真假難辨不說,時常還夾雜著一些廣告。

    如果一個朋友給我發(fā)了封郵件請我捐款,我可能會不理他,但是心里會有愧疚。

    如果是一個朋友電話打過來,我肯定會打回去問清楚,就是要做什么?

    如果一個朋友給我寄了張紙質明信片,天啊,那我肯定在感激之余會通過相應方式盡量滿足他的要求。

    在他看來,Facebook只是一個尋找潛在捐贈者的途徑,而更多還需要你用心去溝通、交流。

    (張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