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過去一個世紀以來,各國政府與慈善機構盡其所能地宣導并急迫地想要解決貧窮、缺乏教育和疾病等問題。但它們同時受限于舊的體制,這使得社會企業(yè)家常因傳統(tǒng)募集資金的方式而難以發(fā)展,由此阻礙了社會部門的成長。 幸好,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新力為人們創(chuàng)造著新的事務,帶來新的金融工具。過去幾年來,世界各地的政府及各類組織都啟動了“社會影響力投資”這一新興的概念,幫助社會企業(yè)家進入資本市場?!豆鏁r報》現(xiàn)特收集兩則英美涌現(xiàn)出的案例,試圖以此一探這種不可阻擋的未來趨勢?!?/p> 紐約:美國社會效益?zhèn)讉€案例 2012年8月,美國紐約市市長彭博宣布了一項實驗性的合作計劃:投資銀行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將發(fā)行960萬美元的社會效益?zhèn)?,投資一項為期四年、降低紐約市青少年重復入獄率的方案。 高盛提供的資金交由MDRC(美國一專門為貧民服務的非營利組織)運用,為受刑人提供訓練與輔導,如果MDRC在四年期間能有效地執(zhí)行計劃并將重復入獄率降低10%以上,那么紐約市政府除了償付本金之外還將給予高盛最高回報額210萬美元,但若無法達成10%的目標,則高盛將遭受無法追回本金全額的損失。 在過去,許多的社會方案,欠缺問責的成果評估,即使有評估,方法也欠嚴謹,因此納稅人或捐款者所付出的資金,往往并沒有被有效地運用,眾多不同的嘗試也不知到底效果如何。社會效益?zhèn)浴俺晒睘閷虻脑O計,應能有效地改善這種缺陷,除了確保資金的投資能達到預設的社會目標外,也確保評估工作的科學嚴謹性。 紐約市與高盛集團的合作,為美國國內第一個社會效益?zhèn)耐顿Y案例,因此整個計劃從設計、執(zhí)行到結果,都將備受各界關注,其成敗與否,對于社會效益投資這塊領域的發(fā)展必有相當?shù)挠绊懥Α?/p> 社會效益?zhèn)贿\用于降低犯罪率,實為2010年于英國的彼得堡監(jiān)獄首創(chuàng):提供囚犯社會工作的機會,以期降低再犯率。而后,在美國紐約、馬薩諸塞州及明尼蘇達州也采用相似方式,通過供給社會機構資金,以期達到改善治安的效果。 縱然沒有任何確切證據(jù)指出社會效益?zhèn)男Ч淙垣@得眾多好評。有些媒體將紐約的社會效益?zhèn)叨x為“三贏”,有些則以“預防勝治療”來形容它的預期效果。究竟,效益?zhèn)軌虍a(chǎn)生怎樣的社會價值? 強化責任制與透明度 投資者可能獲得的潛在利益是效益?zhèn)辉嵅〉闹攸c:若是機構達到預期的目標,投資者即可獲得一筆不小的利潤。例如紐約高盛集團投資社會效益?zhèn)?,若投資的960萬發(fā)揮效用,即可替紐約市省下監(jiān)禁囚犯的1200萬費用,高盛集團勢必可從剩余的240萬中獲取利潤。 但若政府與投資者能通過相互認可的獨立機構進行績效考核,由獨立機構審查以確保產(chǎn)出的利潤經(jīng)過嚴格評估、公正立場可建立責任制,或許可以降低大眾對于投資者分食效益?zhèn)娴囊蓱]。 提高效率 雖然發(fā)行這些債券的好處不少,但因為是全新的社會計劃(其中效益?zhèn)陌l(fā)展還處于籌備階段),再加上牽涉環(huán)節(jié)眾多,只有部分經(jīng)過證明可完善實施的計劃才能夠獲得投資。因此,若能透過獨立機關進行嚴謹審查,便可以剔除部分效率不彰的機構,提升整體效率。 全球發(fā)展中心的Owen Barder和Rita Perakis表示:“多數(shù)的經(jīng)費被用在審核上,或者用做支付該如何計劃、監(jiān)測甚至是報告經(jīng)費該如何使用上?!币虼税l(fā)展效益?zhèn)山逵善涑晒麑虻奶匦?,進而提升整體效率?,F(xiàn)在,社會效益?zhèn)軐⒉煌愋偷耐顿Y者結合在一起,獲得來自不同領域的支持。 增進創(chuàng)新 礙于體系和有限預算,政府往往難以做出創(chuàng)新的策略,然而效益?zhèn)軌驅⒀邪l(fā)危機或是擴大有效社會計劃等問題,從政府轉移至私人投資者身上,讓即便是有限的投資,機構仍然能從中受益,同時,投資者也能在其中找到平衡。 在一篇美國進步中心的相關報告中指出,想要讓社會效益?zhèn)晒Γ仨氁形屙棗l件,其中包含“高經(jīng)濟效應”和“可信性評估”,然而這當中卻沒有將“找到正確投資者”列入條件考量。 在看過彭博的相關報導后,高盛集團負責人Alicia Glen指出:“市場若能更了解債券利益回收的狀況及潛在風險,這才能真正促使他們來進行投資?!?/p> 社會效益?zhèn)云渚哂袧摿Φ慕Y果為導向,快速地席卷美國及歐洲;在發(fā)展的同時,開發(fā)效益?zhèn)瘜τ谕顿Y結果做出更清晰的呈現(xiàn),也承諾將針對發(fā)展中國家的投資打開新的通路。(高文興/編譯) 英國:慈善債券擺脫傳統(tǒng)捐贈模式 Scope是英國一家服務于殘疾人的大型慈善組織,它的愿景是為殘疾人提供和其他人一樣的機會。 對Scope來說,尋求資金也變得越來越難。過去幾年,英國政府削減了對殘疾事業(yè)的公共支出,因受到經(jīng)濟衰退的影響,從2011年到2012年,慈善捐贈也減少了20%。 與此同時,Scope的服務和工作又面臨著巨大的需求。英國有1100多萬人或多或少患有長期疾病、缺陷或殘疾。與非殘疾人士相比,他們更容易遭受貧窮和失業(yè);他們無法獲得高等教育的機率是非殘疾人士的兩倍;他們更容易在職場上受到不公平的對待、面對更大的出行障礙。有超過四分之一的殘疾人稱他們往往沒有選擇,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日常生活,居住環(huán)境很差或者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 考慮到這兩種形勢,Scope決定改變籌資的方式。Scope的首席執(zhí)行官理查德·霍克斯(Richard Hawkes)解釋道:“社會投資是非常重要的。慈善組織不能只依賴傳統(tǒng)的捐贈?,F(xiàn)在有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在投資時都希望能同時獲得社會和經(jīng)濟回報。我們要把這二者結合起來;我們要鼓勵更多的慈善組織和投資者這樣做?!?/p> 許多對社會投資感興趣的人可能聽過“社會影響力債券”(SIBs)。投資者可以通過這些債券資助社會項目。盡管此類債券已經(jīng)廣為人知,但近幾年,英國的慈善組織也發(fā)行了越來越多的債券,或稱為“慈善債券”。 慈善債券 慈善債券就是一筆簡單的固定收入,是投資產(chǎn)品。不管從什么標準來看,它在結構上和企業(yè)債券或政府債券類似,借貸者和投資者之間形成正式的合同關系,約定在債券到期時償還債務,并在債券有效期內定期支付利息。債券本身可以是抵押債務或無抵押債務。和社會影響力債券不同,慈善債券的利息支付和本金償還不會與具體的社會結果掛鉤。 2011至2012年,Scope通過發(fā)行三年期的債券籌集了200萬英鎊。這也是英國歷史上第一個上市的慈善組織債券。這使Scope能夠發(fā)行時間長短不一的債券,并在盧森堡證券交易所的歐元多邊交易所市場上市及交易。Scope在2012年5月發(fā)行了第一批債券,為期三年,年利率2%。 債券對Scope的幫助 社會債券項目在本質上意味著Scope可以進一步拓寬其資金來源。對任何一家慈善組織而言,重要的是明白自己為什么需要資金,而Scope則明確了債券收入將被用于: 宣傳、倡導和支持服務; 新的直接服務; 收入增加和形象提升。 這第一批債券將被用于擴大零售店和招募新的支持者,從而擴大Scope的收入流。從這些活動中獲得的資金將被用于支持擴大Scope的非收入性直接服務,如信息、咨詢和支持性服務。這一工作目前正在進行中,而它所帶來的這些收入流也意味著Scope的商業(yè)模型將減少對贈款的依賴,在長期看來或許會變得更加可持續(xù)。 盡管債券規(guī)模相對較小,但Scope認為這對其資助活動的能力產(chǎn)生持續(xù)的影響。這是因為它吸引了那些原本不會支持Scope的投資者,包括道德債券基金。這一投資也直接促進了新的項目和活動的開展,帶來了新的收入,如新店的開張,反過來也促進了組織的發(fā)展。 展望未來 Scope在2012年5月底結束了第一批債券的發(fā)售。這意味著該債券在發(fā)行八個月內就售罄。有些人認為這個時間長度正好,也有人覺得賣的時間太長了。 Scope的首席執(zhí)行官理查德·霍克斯對這一慈善債券的效果很滿意,他說道:“這表明確實有些投資者希望投資產(chǎn)品能的同時帶來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p> (據(jù)英國駐華使領館文化教育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