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shù)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人物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封面報道
   第10版:企業(yè)社會責任
   第11版:專題
   第12版:專題
   第13版:專題
   第14版:國際 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公益第一訪談
如何拯救海星
當公益組織植入微博的基因
怎樣與應屆畢業(yè)生“兩情相悅”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shù)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人物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企業(yè)社會責任

第11版
專題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國際 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公益第一訪談

新聞內容
2013年11月05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如何拯救海星

    很多人都聽過“沙灘上的海星”的故事:一位老者在清晨退潮的沙灘上行走,他看到一位年輕人正在撿起落在沙灘上的海星扔回海里,老者奇怪地問:“沙灘上的海星這么多,你這樣一條條地救有用嗎?”年輕人撿起一條海星,說:“對這條有用?!比缓笫箘虐阉踊睾@?。

    這是一個很美好的故事。這個故事當年也曾激發(fā)我參與志愿工作,它讓我了解,即使我們能力有限,但至少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許我們改變不了社會,但至少能夠幫助到某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但是,在成為一個全職的公益人之后,隨著公益經驗的日漸增長,我開始對這個故事有更多的思考:這樣的行動是不是真正的有效?甚至,這樣的行動會不會產生我們意想不到的后果?

    我是一個旅行愛好者,經常在各地背包旅行。很多旅行者在旅行時都有帶鉛筆和巧克力沿途分發(fā)給農村孩子的習慣,他們覺得為貧困地區(qū)的孩子送點東西是舉手之勞的好事。但是,在藏區(qū),你會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孩子會在公路邊向你伸手要錢,不給的話甚至會惡言相向。這是怎么發(fā)生的呢?原來,正是大量旅游者給孩子發(fā)鉛筆發(fā)巧克力,才讓這些孩子養(yǎng)成了伸手要錢要東西的習慣。一個本意是善良的舉動,最后以一個意想不到的方式結出了惡果,并反過來傷了我們自己的心。

    其實,更有意義的方式是關注教育,到學校中,和學生們交流、互動,為貧困地區(qū)的學生帶來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即使是捐贈,通過溝通,在了解學校需求后有針對性地捐贈,也要比在路上漫無目的地派發(fā)鉛筆和巧克力要有效得多。

    這個故事也讓我們反思,做好事光有善意是遠遠不夠的,在做好事的時候,也許我們需要想得更長遠一點,想一想我們的好事結束之后會帶來什么影響。

    說到海星,無獨有偶,08年在英國真的發(fā)生了一起大量海星被沖上岸的事件。有意思的是,當?shù)氐沫h(huán)保機構并沒有發(fā)起一場聲勢浩大的“撿起海星”運動,而是研究發(fā)生事故的原因。他們一開始以為是氣候變化的原因,但經過調查,他們發(fā)現(xiàn),這個事故是人為原因造成的,當?shù)貪O民為了收割淡菜,會用器械去刮擦海底地表,這使得海星失去了依附的地表,因而被沖上沙灘。顯然,這是過度開采自然資源的后果。確認了原因后,當?shù)氐沫h(huán)保機構采取了和傳統(tǒng)不同的做法,他們開始去游說政府,制訂政策,阻止?jié)O民的過度開采行為。

    顯然,這個環(huán)保機構正在尋找一個更根本的解決方案:不是去拯救一個海星,也不是去拯救更多海星,而是讓海星被沖上岸的這件事不再發(fā)生。

    社會問題的產生是復雜的,它往往是整個社會系統(tǒng)互動產生的結果。因此,單純去針對問題的癥狀去救援往往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如果沒有反效果的話),在這里,我們需要看到更大的場景,了解場景中各方的互動關系。在有了這樣的理解之后,我們才有可能設計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拯救海星。

    公益項目“多背一公斤”發(fā)起人 安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