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shù)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特別報道
   第07版:特別報道
   第08版:專題
   第10版:新聞
   第11版:人物
   第12版:專題
   第13版:國際 案例
   第14版:國際 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公益第一訪談
坤叔和他的“千分一”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shù)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特別報道

第07版
特別報道

第08版
專題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人物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國際 案例

第14版
國際 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公益第一訪談

新聞內(nèi)容
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一個普通人的扶貧助學故事
坤叔和他的“千分一”

    編者按:一個優(yōu)秀的企業(yè)家捐出千萬元和一個普通人捐出幾萬元,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相提并論的。10月17日“國際消除貧困日”這一天,需要被記起的還有千千萬萬為了扶貧而努力的普通人。張坤,人們更喜歡叫他坤叔,就是普通人中的一個。

    1、父愛

    一切,始于偶然。坤叔說,25年了,最早幫助的那些小孩,很多都記不起來了。

    坤叔的助學行動,還是因為自己的女兒。每每提起這個女兒,他都像所有愛孩子的父親那樣,言語里透著說不出的自豪。

    1988年,當大街上剛剛流行起鄧麗君,還在上小學的女兒就顯露出了唱歌跳舞的天賦,并奪得當年廣東業(yè)余歌唱大賽冠軍,此后又獲得央視舉辦的青年歌手大賽“熒屏獎”。

    女兒紅了,成了當時廣東年齡最小的明星,坤叔很驕傲。

    接著,郵遞員每天都會把扎成大捆的歌迷來信送到坤叔家。為了不影響女兒的學業(yè),坤叔幫女兒回信。他笑自己當時很傻,每天幾十封、幾百封的歌迷來信,每封都看,每封必回。

    有個小歌迷,在信中說家里太窮,不能讀書了?!霸趺茨芤驗榻徊黄饚资畨K錢就不念書了呢?”坤叔心里不痛快,就在回信里,夾上了學費。

    有第一個,就有第二個,越來越多。慢慢的,連廣東的媒體都知道,這個十幾歲的小歌星還是個做好事的歌星呢,就開始有人跑到坤叔家采訪,才知道,真正在寄錢的,原來是“星爸”。

    可是坤叔的想法很簡單,他們那么喜歡自己的女兒,幫助他們很正常啊。

    2、希望工程

    廣東省的希望工程是1992年正式開始的。省團委作為主管單位,也希望能找到更多人幫忙。采訪過坤叔的一家雜志社負責人告訴團省委,“有個星爸,一直在助學,不如找找他?!?/p>

    那時候,流行一句順口溜,“東南西北中、發(fā)財在廣東”,改革開放的春風讓廣東有一批人先富了起來。從1988年開始做生意的坤叔,也是當時的第一批“萬元戶”。團省委拉上坤叔一起搞調(diào)研,希望坤叔能給“希望工程”一些資金支持。

    坤叔說,自己是毛主席那個年代過來的,覺得黨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就該義不容辭,而且很光榮。也許這種單純的榮譽感和責任感,都是現(xiàn)在的人理解不了,甚至不相信了的。

    就這樣,坤叔從“星爸”,成了廣東省的第一個志愿者,和“希望工程”團隊一起下基層。

    坤叔沒想到,就在廣東還有那樣窮的人,一個只有8000人口的鎮(zhèn)子里,95%的人都因為營養(yǎng)缺乏得了肝炎,還有一個村子,有家大姑娘因為窮得沒褲子穿而躲在破被里。

    坤叔想不通,為什么會差這么多呢。他便以“社會熱心人士”的身份,正式加入“希望工程”團隊,把廣東省的貧困地區(qū)跑了一圈又一圈,調(diào)研、捐錢、助學,連生意都顧不得做了。

    一晃,就是十年。

    3、鳳凰

    1998年,民間公益力量迎來了政治松綁的春天,“希望工程”也開始轉(zhuǎn)型。

    以前聯(lián)系過的熱心單位、熱心人都問坤叔,“你不搞希望工程了嗎?”坤叔說:“不是的,以前是團省委做,現(xiàn)在可以自己做。”

    “那你還會繼續(xù)捐錢助學嗎?”“會啊,都已經(jīng)習慣了?!?/p>

    是啊,十年了,捐錢助學早就成了坤叔的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而且,對那些孩子們的感情,也不是說割舍就能割舍的了。坤叔說,“對于很多人,希望工程只是自己的工作任務而已,不做就不做了,但是我不行,如果我不做了,孩子們就沒書念了?!?/p>

    于是,坤叔和一些捐助人一起,在東莞繼續(xù)助學。

    1998年的春節(jié),東莞有個作家,過年回老家湘西鳳凰時,聽一個校長說,學校里有一些學習很好的孩子沒有錢讀書了,看能不能找人幫幫忙。這位作家一口答應下來,帶著11個學生的資料回到廣東找資助方。直到10月份,作家拜訪過很多大老板,找遍熟人卻屢屢碰壁,沒有一個學生被成功認助。

    又要過年了,作家很發(fā)愁,硬著頭皮找到了坤叔,希望坤叔幫忙認助一個孩子,他也能回去交差了。坤叔騎著摩托車去見他,兩人吃了大排檔,作家覺得,這位坤叔怎么看都不像個有錢的大老板。

    第二天,坤叔叫兒子把這11個學生的學費,一共4400元交給他,讓他帶回鳳凰。作家大吃一驚,沒想到,這個不像老板的人竟然全都“包圓”了。

    4、坤叔隊

    鳳凰的學生知道有個叫坤叔的人給自己捐錢了,他們給坤叔寫信。有兩封先后的來信,內(nèi)容卻不約而同,信上說:“坤叔,我們班上有個學生,家里比我家還窮,能不能把我的那份助學金給他。”

    坤叔看著心里一酸,回信說:“不要讓了,再增加就是了?!?/p>

    1999年6月,坤叔帶著兒子、孫子,和一百斤東莞荔枝,去了鳳凰。

    坤叔看到鳳凰的大山,看到湘西的貧困村,他感慨,“東莞只是一小片地區(qū)里有幾個人窮得揭不開鍋,可是這里的貧窮卻很普遍,這里的山才是真正的大山?!?/p>

    于是,又湊夠了總共118個等待助學的貧困學生,坤叔和另外6個朋友一起認助。這七個人的助學行動,在當時全國內(nèi)又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經(jīng)過媒體報道后,開始有人主動找坤叔,說:“我要資助幾個?!钡搅?000年,受助學生就達到400多人了。

    在一次湘西舉行的表彰會上,坤叔的助學團隊被請去,坤叔看到每個被表彰的團隊都有名字,有企業(yè)的、有機構的,他們捐錢的時候還要舉一個寫著數(shù)字的“大發(fā)票”拍照。可是坤叔這群人,只是一群普通人,捐過多少錢也沒有具體數(shù)字,捐過的學生有的還叫不上名字,坤叔自嘲,就叫我們“烏合之眾隊”吧。

    時任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秘書長的顧曉今問坤叔,“是不是你們團隊中每個人都像坤叔這樣熱心助學?”坤叔說,“是啊?!鳖檿越裾f,“那你們就叫坤叔隊好了,意思就是好多坤叔一樣的人?!?/p>

    5、千分一

    “到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有了2500多個‘坤叔’了,資助過3400多個學生,我們的助學不是階段性的,而是一直資助到念完書為止?!崩な逭f。

    這么多“坤叔”,在2011年12月1日這一天,終于有了“名分”?!扒Х忠还娣罩行摹闭綊炫?,這也是全國首家無需“營業(yè)主管單位”而直接在民政局注冊的民間公益組織。

    “千分一”有三個原則必須堅持,坤叔說,那是他們的法寶、是核心。第一,隨緣結對,相中哪個學生就是哪個;第二,是一對一直接交往,所有捐款、往來都是學生和資助方直接交流,千分一只是從旁協(xié)助;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一管到底,堅決不能放棄。

    至于行政經(jīng)費也不是問題。要說兩年前,所有的捐贈外開銷都是坤叔一個人出,那么成立機構之后,每年的行政經(jīng)費由21個理事共同分擔。坤叔說,假如每人出一萬,一年就是20幾萬,怎么能不夠呢,一萬不夠就兩萬。

    他想,這種公益模式應該是最有生命力的,假如這個理念能推廣出去,全國有很多愛心人士,專門捐行政經(jīng)費,社會捐助的善款100%利用到受助人身上,是不是就不會有不透明的情況發(fā)生了呢?

    6、尾聲

    千分一,意思是假如每個人都能把收入的千分之一捐出來做好事,那么世界上每個需要幫助的人都會得到幫助。

    坤叔說,注冊的最大好處,就是他們合法了,是個機構了,有21個理事共同做這項事業(yè),或許有一天,自己就可以全身而退了。

    不得不承認,坤叔也在一天天老去,卻一天比一天忙,一天比一天累,冠心病一直不好,最近肩周炎讓他抬不起胳膊,剛剛查出來肺里有一大片肺泡喪失功能,肺活量受到很大影響。

    可是,全身而退哪那么容易,坤叔說,身后有那么大一個隊伍,還不能停下來,而且這么多年,也習慣了。

    前幾天,千分一搞了個小小的紀念活動,紀念坤叔15年去鳳凰100次,機構注冊兩周年,坤叔助學25年。坤叔有感而發(fā),寫了一篇小文章,叫做《假如讓我重新選擇,不后悔》。

    ( 本報記者 閆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