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事實上,并不是只有中國面臨“鄰避現象”帶來的苦惱。 近年北美最大的環(huán)保運動之一,就是反對美國和加拿大合作的“拱心石”項目——貫穿北美的輸油管線。這個項目的反對者認為,輸油管可能會發(fā)生泄漏,造成嚴重的環(huán)境災難??棺h者曾包圍了白宮,甚至有數十人在抗議時被捕。 當幾個城市PX事件發(fā)生的時候,政府部門想到的首先是如何化解。華南師范大學副教授唐昊認為,中國目前這個階段的鄰避運動,還沒有非常廣泛、大規(guī)模地深入,只是零星開花的公民行動。對于這個階段鄰避運動所要求的一些改進或目標,看起來并非難于登天。運動參與者需要達到保障相關利益方公共決策參與權,特別是當地居民參與權。 對于政府來講,就是要開工項目透明化決策程序,強化政府責任承擔機制;同時要求司法體系必須更加積極;對于企業(yè)來講,制度和文化上需要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反市場歧視,為企業(yè)非污染化生存開辟道路。對于市場和企業(yè),在目前狀態(tài),能做的事情是更多,而不是更少。 環(huán)境維權的特點,就是從來沒有一個一刀切性質的解決方案。僅為發(fā)展而造的工業(yè)設施和生活必需的公共設施興建,兩者所適合的衡量標準勢必不同;而每個項目是否適合在某地建造,往往還與地方資源稟賦以及項目本身涉及的技術、風險管理,甚至當地民眾的維權意識和科學水平等各方面都息息相關。因此,要對類似事件作出規(guī)范,需要的一定是專業(yè)、因地制宜又具備彈性的綜合解決方案,才能避免事態(tài)的激化。 對于鄰避運動的最佳處理方式,不是簡單的維穩(wěn),不是簡單的項目遷移和無原則地妥協,而是真正去解決問題。“鄰避運動應該是更廣泛和深刻的社會運動的前奏?!碧脐徽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