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公益新力量
   第03版:公益新力量
   第04版:公益新力量
   第05版:公益新力量
   第06版:公益新力量
   第07版:
   第08版:公益新力量
   第09版:公益新力量
   第10版:公益新力量
   第11版:公益新力量
   第12版:公益新力量
   第13版:公益新力量
   第14版:公益新力量
   第15版:公益新力量
   第16版:寄語2013
了解越多,覺得希望越大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公益新力量

第03版
公益新力量

第04版
公益新力量

第05版
公益新力量

第06版
公益新力量

第07版

第08版
公益新力量

第09版
公益新力量

第10版
公益新力量

第11版
公益新力量

第12版
公益新力量

第13版
公益新力量

第14版
公益新力量

第15版
公益新力量

第16版
寄語2013

新聞內容
2013年02月19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籌資聯(lián)絡部副部長高瑞立
了解越多,覺得希望越大

    ■ 本報記者 張雪弢

    2007年2月4日,立春,中央電視臺發(fā)起了全國性大型電視直播公益活動——春暖2007。彼時,高瑞立的工作單位還在中央電視臺,而這檔讓很多人至今仍記憶猶新的公益節(jié)目的總撰稿人正是他。

    在這檔公益性質的電視節(jié)目中,涉及了很多公益組織和公益項目,婦基會的母親水窖、兒基會的春蕾計劃、紅基會的天使計劃、青基會的希望工程都在其中。在做這檔節(jié)目的過程中,高瑞立給自己充分補課,他看了很多書,《財富的歸宿》、《中國慈善簡史》、《漫談公益》等等,這讓他對公益開始有了了解。

    “通過春暖2007,我對節(jié)目過程中接觸的不少基金會有了不錯的印象,包括紅基會。那次合作過程與紅基會溝通較多,紅十字天使計劃還通過我們節(jié)目設立了子基金,用于援助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臟病兒童。我們還聯(lián)合出了本書叫做《有愛就有奇跡》。”提起當年做節(jié)目的很多細節(jié),高瑞立仍舊記憶猶新。

    2009年,高瑞立加入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皝磉@里一是因為通過做那一系列節(jié)目得到了教育,另外也是感覺發(fā)展空間很大,因為看到美國100多年前就開始有基金會,很多公益組織也都是非常有影響力的,這一行業(yè)真的很有發(fā)展空間?!睂τ谶@次跳槽的原因,高瑞立直言不諱。

    身在其位言其職

    高瑞立現(xiàn)在負責的工作是籌資和外聯(lián)。作為紅基會籌資聯(lián)絡部副部長,高瑞立很愿意跟人聊他對籌資的看法。他認為現(xiàn)在的籌資方式在向多樣化、向好的方向轉變。

    “以往很多年我們往往是通過災難籌資,有了大災大難才去捐贈,沒有災難的時候沒人勸募,也沒有人想到捐贈?!备呷鹆⒄f。這樣的籌資對公益組織來講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沒有辦法對籌到的錢進行規(guī)劃。

    高瑞立說,經歷這些年的發(fā)展,現(xiàn)在籌資已經常態(tài)化,并形成了項目體系,每個項目都需經過調研實踐和需求評估?!氨热缂t十字天使計劃,不但救助白血病、先心病患者,還為盲人進行就業(yè)培訓等等。通過這樣的項目、常態(tài)化的籌資,我們告訴企業(yè)和公眾,我們是在救助這樣的一些人?!?/p>

    對于公眾捐款意識的改變,高瑞立的感觸也很深,他說:“以往大家認為只有富人才能捐贈幫助別人,這實際上是誤區(qū)。這些年公眾的觀念已經糾正了過來,做公益并不是有錢人的專利,錢多多捐,錢少少捐?!备呷鹆⒔哟^不少個人捐贈者,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北京大媽,特意從豐臺區(qū)跑到東城區(qū)紅基會的辦公地點,說自己每月兩千多元的退休金用不完,愿意每月捐贈100塊錢?!按髬屨f,我每個月都跑過來捐太麻煩,能不能把我的存折和你們的賬戶掛起來,每月定期從我這劃100塊錢。”高瑞立說,“這就是公眾捐贈的意識提高?!?/p>

    向往數(shù)據(jù)庫籌資

    高瑞立說,在發(fā)達國家,每年的社會捐贈大概80%來自社會公眾,只有20%是來自企業(yè)和機構。他認為,國外公眾捐贈能占這么高比例,一是發(fā)達國家生活水平好些,福利社會保障措施相對完善,沒有后顧之憂。其次就是公益組織通過各種高效的渠道和籌資方式來吸引公眾捐款,比如說數(shù)據(jù)庫籌資。

    2009年10月,高瑞立參加了在荷蘭舉行的第29屆國際籌款大會。那次大會上,他和歐美一些國家的公益慈善組織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對它們的數(shù)據(jù)庫籌資工作進行了深入的了解。

    “你捐贈的時候我就把你的數(shù)據(jù)采集進來,包括性別、住址、捐贈習慣等,用以積累數(shù)據(jù)庫;你捐贈后我會主動告訴你,你的錢用在了哪里。這是公益組織及時有效對捐贈行為的回應和反饋,既有利于建立信任,同時也是一種公開和透明的方式?!闭勂饠?shù)據(jù)庫籌資,高瑞立滔滔不絕,“經過初次捐贈行為,建立了信任關系之后,可能就會覺得這是個值得信任的公益組織,做的事情跟我的意愿是一致的,甚至超乎理想做得更好。這種關系建立后,越積累越多,良性發(fā)展,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

    在捐贈越來越多形成規(guī)模后,就可以對捐贈預知并進行規(guī)劃,有計劃地開展公益項目。“數(shù)據(jù)庫籌資實際上還是一種人際傳播,這比在電視上做100條廣告都要強得多,對組織的公信力、美譽度和品牌塑造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备呷鹆⒄J為。

    那么為什么國內沒有看到這樣的籌資方式呢?高瑞立講了自己的看法:“這是個技術含量非常高的項目,不是隨隨便便發(fā)郵件就能得到回復并達到預期效果的,這其中有很多技術性操作。比如我們了解的一個國外公益組織,它對捐贈方的回應非常具有個性化,通過長期數(shù)據(jù)積累以及雙方建立的這種信任關系,它能夠了解到捐贈方的年齡、職業(yè)、愛人的年齡、孩子的年齡、結婚紀念日、生日等等,在節(jié)日時給你發(fā)賀卡。當然這么做不只是為了捐款,這是在雙方間建立美好互相信任的關系,有這樣美好的情感存在才能同心協(xié)力做更好的事情,讓大家都感到幸福。”

    回想起剛來到紅基會,高瑞立說,那時只是從宏觀上覺得公益發(fā)展的空間很大,在做了這么久之后,他比原來了解的要深入多了,但依然感覺發(fā)展空間很大?!皩媪私庠蕉啵陀X得希望越大。公益組織越來越多,做得越來越好是中國公益的發(fā)展趨勢。”高瑞立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