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跟國家領導人這么近距離地見面,還是十八大代表,這是我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事啊。”11月1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閉幕,周標亮難掩激動。一起感同身受的還有蘭朝紅。 兩位優(yōu)秀的青年教師作為基層代表走進“十八大”,一個是廣西平果縣希望小學的校長,一個是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儒林鎮(zhèn)中心小學副校長,在此之前,她們的人生并未產生過交集,但她們同樣都是“希望工程”早期資助的貧困學生。 1992年,一場意外的大火把家燒個精光,周標亮因此輟學。命運卻以另一種方式眷顧了她,正逢鄧小平委托工作人員以“一個老共產黨員”的名義,向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希望工程”項目捐贈5000元人民幣,周標亮有幸成為由鄧小平資助的25名失學兒童之一。2000年7月,周標亮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于田東民族師范,毅然決定回家鄉(xiāng)的希望小學去當一名教師。 周標亮的選擇曾遭遇過親人的反對。但做出相同選擇的并非她一個,還有幾百公里外的蘭朝紅。 蘭朝紅父母很早就去世,家中貧窮,她經歷了四次輟學和一次失學5年的經歷。在好心人和希望工程的資助下,17歲那年,蘭朝紅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湖南第一師范學校。從湖南第一師范學校畢業(yè)后,蘭朝紅被分配到長沙市岳麓區(qū)東方紅農場小學任教。但兩年之后,她要求從長沙調回到家鄉(xiāng)教書。在大山深處條件艱苦的清溪小學,她一待就是15年。 2005年3月,憑著優(yōu)異的教學成績,周標亮當選為平果縣希望小學校長。此時的蘭朝紅也已成為副校長。但是,對于年輕的她們而言,管好一所學校實非易事,她們都為此付出不懈努力,周標亮甚至因為四處奔波尋求支持得了一個外號破折號“化緣校長”。在她們的努力下,兩所學校的條件都得到很大的改善。 2012年6月,以高票當選第十八大代表的蘭朝紅在十八大會議期間集中反映了偏遠地區(qū)的農村教育問題。在11月13日由十八大新聞中心舉辦的主題為“中國的教育公平”的網絡訪談上,周標亮也發(fā)出同樣的呼吁。 “除了在工資待遇和職稱評定等方面向農村教師傾斜,還要建立農村教師特殊津貼制度,讓農村教師的收入基本達到甚至高于城區(qū)同等教師的收入水平。”蘭朝紅說。 這是教育公平所需創(chuàng)造的最基本條件。(劉麗波/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