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專訪
   第07版:社會創(chuàng)新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10版:專題
   第11版:自述
   第12版:國際 趨勢
   第13版:國際 新聞
   第14版:國際 人物
   第15版:國際 觀點
   第16版:國際 案例
2009-2011年綠色和平善款分布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專訪

第07版
社會創(chuàng)新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專題

第11版
自述

第12版
國際 趨勢

第13版
國際 新聞

第14版
國際 人物

第15版
國際 觀點

第16版
國際 案例

新聞內容
2012年09月18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專訪綠色和平組織東亞分部區(qū)域發(fā)展總監(jiān)馮家強
2009-2011年綠色和平善款分布

    綠色和平組織東亞分部區(qū)域發(fā)展總監(jiān)馮家強

    資料來源:綠色和平2011年報

    ■ 本報記者 張明敏

    2012年8月底,綠色和平組織將一篇發(fā)表于美國《臨床醫(yī)學雜志》論文中涉及有關轉基因“黃金大米”在中國湖南進行過兒童人體試驗的內容踢爆,這個國際民間環(huán)保組織有意無意地在食品藥品試驗的監(jiān)督管理方面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黃金大米”事件紛紛擾擾至今依然尚未真相大白,但是綠色和平組織究竟是為什么決定公開此內容,接下來又將如何做依然是公眾關注的問題。

    近日,《公益時報》記者在綠色和平北京總部專訪了“綠色和平”東亞分部區(qū)域發(fā)展總監(jiān)馮家強。

    《公益時報》:綠色和平之前如何發(fā)現有關黃金大米中國試驗的問題?又是如何決定公開此內容?接下來打算如何做?

    馮家強:當時我們就是在網絡上發(fā)現了一篇關于“黃金大米試驗”的國際科研論文,我們認為有必要讓公眾知道相關內容。

    關于曝光之后會產生哪些影響,這個我們是有考慮的,但是這些都是基于一個事實前提,就是本來過程是什么。我們針對每一起我們認為值得曝光的事件都會派出大量調查人員去調查,找到相應的證據,所以我們在調查公布之前就已經拿到了確實證據,說出來就是很堅實的事實。

    針對黃金大米試驗,下一步綠色和平暫時沒有相應的行動。

    《公益時報》:類似這種幫助地區(qū)公眾維護權益的活動,綠色和平如何量化結果?

    馮家強:綠色和平將長期檢查視為一個有效評估手段,并及時公布相關信息,以此來量化結果。

    《公益時報》:綠色和平作為在加拿大成立的環(huán)保組織,在進入中國時如何組建,得到哪些幫助?

    馮家強:綠色和平作為國際組織,最開始進入中國是1997年,當年綠色和平香港分部成立。那時中國剛剛改革開放,經濟發(fā)展很快,綠色和平當時認為如果中國還走歐美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發(fā)展道路是行不通的,因為沒有這么多地球可以承受這種環(huán)境代價,所以我們希望在中國可以有一些工作,讓中國走綠色和平發(fā)展的道路。這是綠色和平為什么要在中國以至于其他發(fā)展中國有工作的原因。

    正式進入內地是在2003年,那時綠色和平最開始是跟國內中央民族大學合作,建立信息中心,這促進了跟中國學者、官員的合作,也得到不少幫助。

    在中國第一個合作項目就是轉基因大豆、轉基因豆油等大豆食品。當時,這些大豆原料基本都是來源于美國,這些原料中有部分是轉基因物種,學界當時對于轉基因物種還停留著比較淺層次研究,綠色和平推出了轉基因食品指南。

    《公益時報》:綠色和平近年來在中國的事業(yè)取得了哪些主要的成績?怎樣的結果算是比較成功的行動?是否符合綠色和平對自己的定位和預期?

    馮家強:就全球而言,就是保護大氣臭氧層。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人們使用的大多數冰箱里面都含有一種叫氟利昂的制冷物質,這種物質排出的二氧化碳對大氣層造成嚴重破壞。經過綠色和平的工作,影響到了很多公眾和商家,最后全球基本沒有再使用氟利昂作為制冷物質了,轉而用綠色和平提出的一個替代品的,當時中國商家率先用這款替代品就是科龍空調。現如今損壞臭氧層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在中國來說,就屬轉基因水稻,當時中國已經給轉基因水稻頒發(fā)了試驗性種植安全證書,不久經綠色和平調查發(fā)現有超越試驗性種植的程度,我們就立刻叫停了。因為當時全球對于轉基因認識都還是很淺層次的,就在這個風口上,如果綠色和平組織不介入,有可能我們現在吃的就是轉基因水稻了。也正是因為我們努力,農業(yè)部2011年出臺政策:今后5-10年內不允許轉基因水稻的商業(yè)化種植。

    國際和中國兩個例子都是綠色和平認為比較成功的例子。綠色和平通過自己調查努力,基于事實原則將事件還原出事件全過程,提供給公眾多一個看問題的角度,最終民眾仍然會自行選擇,當然,政府選擇今后也要用謹慎的態(tài)度。這些活動符合綠色和平對自己定位和預期。

    《公益時報》:在中國,國際NGO的發(fā)展面臨怎樣的機遇與挑戰(zhàn)?綠色和平如何規(guī)劃自身未來在中國的發(fā)展?

    馮家強:挑戰(zhàn)方面來說,企業(yè)主們不喜歡綠色和平去做調查,有時甚至是會將一些重要材料隱藏起來,所以綠色和平要不斷改變工作方法,工作條件。面對困難綠色和平都會想辦法克服,綠色和平要多一些時間、多一些精力去調查。

    而綠色和平認為逐漸提高的公民意識就是機遇。普通民眾自身環(huán)境健康意識逐漸提高,他們會發(fā)揮消費者的精神不買相應企業(yè)產品,從而促使部分企業(yè)轉型。

    關于未來,在中國綠色和平的投放不會少,辦公室可以和其他國家辦公室聯合起來。綠色和平60多個人要應付中國13億人所面對的問題是不夠的,綠色和平會在自身許可的范圍內會投入更多。

    《公益時報》:如何看待國際NGO在推動區(qū)域公共事務發(fā)展中的作用?綠色和平如何看待自己在其中的定位?

    馮家強:我覺得就公共事務區(qū)域作用應該視不同情況、不同議題,我覺得主要有三類。一類是可以作為一個專業(yè)的角色提供一些知識。二類是可以作為一個第三方的角色,可以把一些科學家、學者和外界的知識引進來,比如可再生能源,早年前,中國很需要引入大量知識,綠色和平就做了搭橋角色將這些知識引進來。三類有時候綠色和平扮演的是自己,比如說剛剛發(fā)現的黃金大米時候。

    綠色和平還是一個國際組織,定位就是跨國服務,我們在全球各地有著300萬支持者,能夠很好地發(fā)揮國際聯合效應。比如說,像轉基因水稻試驗,綠色和平就會聯合全球各地的組織來進行,大家在不同地區(qū)各自有長處。

    比如說,WWF也是國際組織,“地球熄燈一小時”就是一個很典型的環(huán)??鐕献鳎蠹以谕惶煸诓煌膰彝粋€時刻做的同一件事情。

    《公益時報》:綠色和平只接受市民和獨立基金的直接捐款,這種區(qū)別于其他部分組織受贈模式,能有效保證公正與獨立性嗎?

    馮家強:受贈企業(yè)捐款就一定要為企業(yè)服務,但收了企業(yè)捐款也會引起懷疑。比如,如果我們收麥當勞的錢,如果有一天肯德基有問題,那怎么辦?

    綠色和平很重視自身財政來源的獨立性,很大程度上只接受普通市民捐款。另外,獨立基金占得的比例非常低。獨立基金是指沒有企業(yè)背景的基金,比如在國外有些家族有一筆遺產,準備捐助給公益組織,這個我們在溝通確認好后是可以接受的。

    綠色和平成立41年來是有不少企業(yè)想跟我們合作,但對于這部分捐款我們會很禮貌地告之綠色和平的獨立性,會退回去。

    綠色和平捐款大多都是來自于市民每個月100元的持續(xù)捐贈,我們全球有300萬捐款者,這些捐款能夠很好保證綠色和平開展工作時的獨立性。目前,德國是給綠色和平捐款最多的國家。

    綠色和平現在在中國內地還不具有公募資格,如果中國內地人想捐款只能捐到香港。非常希望內地NGO政策能夠更加開放,但如果選擇掛靠國內大型公募基金成為二級基金,我們還需要關注掛靠基金的獨立性問題,不能因為掛靠而改變綠色和平的獨立工作原則。

    背景鏈接:

    41年前,一艘掛有“綠色”、“和平”兩詞的半舊漁船前往太平洋阿留申群島的阿姆奇特卡島,欲通過和平方式阻止美國核試,并最終獲得成功。在接下來半個世紀中,人們看到一個國際性NGO組織逐漸成熟壯大,成長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環(huán)保組織之一,其開展工作涉及范圍廣泛,在保衛(wèi)海洋、食品與農業(yè)、氣候變化與能源、保護森林、污染防治、轉基因水稻等諸多方面做出了諸多貢獻。綠色和平在全球多個國家設有辦公室,擁有超過300萬名支持者,堅持只接受市民和獨立基金捐款來保持組織獨立性,堅信以行動促成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