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要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首屆慈展會特別報道
   第06版:首屆慈展會特別報道
   第07版:首屆慈展會特別報道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10版:專題
   第11版:專題
   第12版:專題·人物
   第13版:專題
   第14版:趨勢
   第15版:國際·新聞
   第16版:國際·案例
中國公益的微縮鏡像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要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首屆慈展會特別報道

第06版
首屆慈展會特別報道

第07版
首屆慈展會特別報道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專題

第11版
專題

第12版
專題·人物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趨勢

第15版
國際·新聞

第16版
國際·案例

新聞內容
2012年07月1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以展會為杠桿撬動更多公益資源
中國公益的微縮鏡像

    慈展會上民間NGO的表現(xiàn)搶眼,活動異彩紛呈

    《公益時報》報社參與了此次盛會

    ■ 本報記者 高文興

    深圳這座年輕的城市,曾給了無數年輕人激情和夢想,今天,他又以一種新的姿態(tài)展示在公眾面前——慈善。在這場被稱為史無前例的慈善展覽會中,數以萬計的不同群體以各自的方式關注著行進中的中國慈善事業(yè),影響著社會和周邊的人群。雖然公益的話題并不像社會新聞能夠快速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民間公益群體正在崛起,這股力量不斷創(chuàng)造著社會領域改革的案例,以自身力量影響和參與著中國式的社會發(fā)展進程。

    這是美國游客瑪麗安娜的第一次中國之旅,她到達首站深圳的第一天便在朋友的推薦下來到了慈展會。由于語言交流的不順暢,許多顏色鮮艷、圖片豐富的展位就成了她的駐足之地。她說:“在美國從未聽說過類似的展覽,感覺十分新奇,所以在剛到達深圳的第一天就首先過來看個究竟?!?/p>

    2012年7月12日至14日,由民政部、國務院國資委、全國工商聯(lián)、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聯(lián)合主辦的首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下稱“慈展會”)拉開了大幕,并一躍成為了中國公益慈善領域的首個國家級展會。

    據組委會統(tǒng)計,本次慈展會3天的參觀人數累計15萬人次,形成了合作意向的參展方有231個。

    公益交流升級版

    在此之前,“公益項目交流展示會”曾于2009年和2011年分別在北京和深圳開辦過兩屆。

    而此次慈展會的規(guī)模也隨其級別“水漲船高”,參展機構數量比兩屆“前身”的總和還要翻一倍——各類參展機構共544家,其中公益慈善組織260家、企業(yè)142家、基金會104家,省市組團26家、科研媒體機構12家,并動用了三個展館共計2.25萬平方米的展出面積。記者從組委會了解到,本屆展會除深圳市政府補助場館費用外,全部由社會贊助支持,實現(xiàn)了“政府搭臺、社會運作”的辦會模式。

    除了基金會、企業(yè)、公益慈善組織的現(xiàn)場展出外,此屆慈展會還舉辦了10場高峰會議、研討會和發(fā)布會,41場面對公眾的公益沙龍和18場公眾體驗活動。另外,現(xiàn)場開展的“公益金百萬行”、“深圳社會慈善捐贈活動月”、公益攝影大賽、公益尋寶、公益市集、世界咖啡館等10多項配套活動,更是吸引了大批的公眾參與。

    重在結識與發(fā)現(xiàn)

    在7、8號展館,各省市展團、基金會和企業(yè)的展區(qū)可謂裝飾到位、規(guī)模宏大,對各自公益慈善項目的展出和資料準備可謂無一巨細,各展位高層負責人的露面更是吸引著大批媒體的爭相采訪。一方面,對于企業(yè)和基金會,慈展會無疑是他們在媒體前一次正面亮相的絕佳機會,有助于樹立和鞏固各自的社會形象;另一方面,基金會與企業(yè)間也存在相互合作、相互依托的關系,慈展會無疑成了他們之間一次談新敘舊的大聚會,這三天時間也成了他們公關部門之間加深感情的良機。

    而在以草根NGO為主的6號展館則是另外一番景象,大多展位的面積不超過5個平方米,沒有招搖過市的招牌,沒有絢爛奪目的裝飾。但他們仍然以各種富有創(chuàng)意的手段,表達著自己參會的誠意。

    來自北京的“別吃朋友”團隊是一家關愛動物的藝術家團體,他們在小小的展區(qū)內用各種散發(fā)著“萌”氣息的繪畫和新潮的iPad應用,向公眾展示保護動物的重要性。

    深圳本地的“方腦殼”工作室,則為此次參展精心設計了一套交換名片的自助系統(tǒng)。

    在這些帶著濃厚創(chuàng)新意味的展位前通常是人頭攢動的景象,負責講解的工作人員也一直處于顧此失彼、口干舌燥的狀態(tài)。

    但無論是基金會和企業(yè),還是草根團體,他們的共同點都并不在于在展會現(xiàn)場達成多少合作意向、或是獲得多少捐贈,而是在于擴大知名度、結識新朋友。

    新奧公益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韓瑞改表示:“此次參展,我們希望把我們的做法與其他公益慈善組織分享。借助這個機會,我們也走了很多展位,結識了不少沒有聽說過的社會組織,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了自身的不足之處。這對新奧今后公益項目的制定、策劃和實施都有莫大的幫助。”

    許多遠道而來的各地組織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太原市社區(qū)社會組織服務中心的負責人認為,遠道而來宣傳異地的公益項目,其意義在于在這個“全國共同的交流平臺上,發(fā)現(xiàn)其他組織的創(chuàng)新項目,這對自身開動思路、復制和借鑒項目有很大的作用?!?/p>

    深圳的城市熱情

    此次慈展會在宣傳社工和義工意識的同時,在展會現(xiàn)場便隨處可見身披紅色“深圳志愿者”字樣的志愿人員。

    深圳市義工聯(lián)合會的一位負責人介紹,三天的展會期間,每天都有300多志愿者服務在現(xiàn)場,分布在展會服務、安檢、維持秩序、消防等各個崗位上,而這些人來自在職人員、退休干部、家庭婦女和學生等社會多個階層,大部分都是已經注冊的深圳義工。

    而作為展會協(xié)辦方之一的恩派公益組織發(fā)展中心也招募了相當一批學生志愿者在展會現(xiàn)場進行飲水提供、路線引導及資料發(fā)放等各方面的志愿服務。

    更讓人感到欣慰的是,一支定期發(fā)起免費接送服務的“愛心”出租車隊也在展會期間為來往于展會的人群提供免費的搭乘服務。

    在周六這一天,展會迎來了普通市民的造訪高潮。許多市民不僅在展位前駐足觀望,并且積極參與到展會的配套活動中來。

    記者發(fā)現(xiàn),有許多家長帶領小孩來到了展會,他們均表示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公益意識是他們成長道路上的關鍵。而許多服務于現(xiàn)場的義工,更是在三天內把孩子都帶到了現(xiàn)場,時不時讓他們也參與到義工服務中來。

    展會設立了公益集市,讓一些社會團體直接在現(xiàn)場賣出自己的公益產品。在這里,一部分展位的人氣極高,將這一區(qū)域擠得水泄不通,很多市民都購買了一些五顏六色的手機掛鏈以及殘疾人自行設計的手機外殼等。

    購買者在這里選購結束后,會到一張產品收據,在門口收銀臺繳費后,才可拿收據前往攤位處,兌換自己的心儀之物。據悉,慈展會在每天結束后,產品所銷售得到的善款會經統(tǒng)計,再分別返還給賣商品的公益組織,在確保透明的基礎上,公益組織需通過各種形式公示自己的募款情況,并向公眾公示善款的使用情況。

    只是拋磚引玉

    陽光也有照不到的角落,展會熱烈召開之余也有部分失望的聲音。

    在慈展會的企業(yè)展館中,經過了第一天大批媒體包圍的喧囂后,許多展位都逐漸顯出了冷清的狀態(tài)。許多企業(yè)展位上午還有三五個人在崗,到了下午則只剩下兩三個人,甚至不乏一個人枯坐至閉館。

    一位國企負責人表示,企業(yè)最大的社會責任是先把企業(yè)自身做好,其后才談到更多的以公益活動形式回報社會,所以,做公益不會是企業(yè)的首要目標,因此,對于如此大聲勢地參與公益展示,有點不知該怎么表達。

    深圳市癌友康復互助會并沒有在此次展會上參展,但其會長羅淑云來到了現(xiàn)場,希望能找到幫助他們解決當前困難的人員和資金。這位66歲的老人向記者表示,在展會現(xiàn)場的收獲甚少,她說:“大部分企業(yè)沒有設立與抗癌有關的公益項目,向他們介紹一個民間的項目,合作可能性很小。我們只能盡可能地走更多的展位,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到展會之外,還有更多的社會方面需要大家關注?!?/p>

    不過,正如深圳市社會福利基金會理事長所說,“慈展會是一個杠桿”,隨著它的展開與延續(xù),“勢必吸引更多社會資源參與,展會的影響會撬動更多的公益事業(yè)開展”。在整體上,慈展會還是向社會傳播了現(xiàn)代慈善文化和慈善理念,為公益慈善專業(yè)人才交流搭建了一個平臺,讓公益人自由尋找自己樂于奉獻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