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不好意思,讓你久等了?!蓖跽褚錆M歉意地向記者拱拱手,由于客人來訪,原定九點鐘的采訪推遲到了十點。 在王振耀的辦公桌上堆滿了書籍和打開的文件,一張辦公桌、一個書柜、一個沙發(fā)將辦公室填得滿滿當當,這間位于京師大廈的辦公室略顯局促。從早上到現在,他已經工作了兩個多小時。 “比在部里時還要累,要干的活兒太多了,一般都是早上八點左右過來,晚上七點回家?!睘榱斯?jié)省在路上的時間,王振耀在北京師范大學的院里租了房子,把原來在廣渠門的家搬了過來?!凹依锶艘猜裨梗趺窗崃思疫€是那么晚回家”。王振耀有些無奈地笑笑。 與一年半前相比,時年58歲的王振耀白頭發(fā)多了很多,精神狀態(tài)卻很好。2010年6月,王振耀辭去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yè)促進司司長,赴任北京師范大學壹基金研究院院長。 從一個官員,轉任學術機構負責人,這位曾經的官員,在中國慈善公益領域高速發(fā)展和膨脹的歷史階段,煥發(fā)了他人生的第二個春天。 壹基金研究院,是中國第一家授予EMPA學位的公益教育科研機構。由壹基金創(chuàng)始人李連杰任理事長,北師大校方代表、常務副校長董奇,馬云、馬蔚華、馬化騰、王石、馮侖等著名企業(yè)家出任理事。 而王振耀手中,擁有一支在國內學界知名的社會政策研究團隊,首批籌措的2000萬元人民幣運營資金,將主要用于慈善事業(yè)的研究,力圖打造像布魯金斯學會(注:美國著名智庫之一)那樣的智庫。 做事,是王振耀一貫的準則。對于自己一年半以來的工作,王振耀還是比較滿意的。剛做院長時,王振耀說自己計劃要做三件事:研究公共政策,培養(yǎng)公益管理人才,提供公益項目咨詢,“最初的計劃基本上都走上了正軌”。 “現在研究院第一屆EMPA招生剛剛結束,明年就要正式開始教學了;在兒童福利、老年福利、稅收等慈善領域內的問題,研究院也開展了大量的政策性研究,和社會形成積極互動。”王振耀說。 “出主意,想辦法”,王振耀喜歡如此概括自己工作,越來越多的組織機構和個人來找他答疑解惑?!皝碜稍兊挠谢饡灿泻芏啻笮推髽I(yè),包括河仁基金會組織結構框架、基金會使命都是找研究院來咨詢的,很多地方政府也會來進行政策咨詢?!?/p> 說起自己的工作,王振耀難掩興奮。除了在業(yè)內頗受關注的京師公益講堂,壹基金研究院今年還準備開辦面向社會的公益網校,在公益界有意識地發(fā)揮倡導和推動作用。 經過一年半的發(fā)展,壹基金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從開始的8個人擴充到了30多人,業(yè)務脈絡已經基本理順,但是王振耀并不滿足,“目前的節(jié)奏我個人認為還不夠,研究院還要加快步伐”。 “有問題,找王司長”,這句話在跑慈善口的記者圈中廣泛流傳。因其寬廣的視野和理論思維,以及他正直、敢言的性格,王振耀在記者群中廣受歡迎。 56歲的王振耀在民政部工作20年,做過三任司長,享受廳局級待遇,本來還有三四年就能光榮退休,在臨近退休之年選擇離開著實讓人費解。 “”,王振耀如此概括自己的性格,選擇離開,就是為了實現理想。這種性格也成為他人生軌跡的最好注腳。 1954年,王振耀出生在河南魯山縣的一個小村莊,自幼家境貧寒,他做過兩年鄉(xiāng)村教師,在廣西當過兵。1977年恢復高考后,王振耀進入南開大學歷史系,研究生畢業(yè)后,他進入著名的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奔走在中國鄉(xiāng)村。這些生活經驗,令王振耀對農民有著天然的關注和同情。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醫(yī)療救助制度、城市醫(yī)療救助制度等一系列基層社會保障制度就是由王振耀——這個有些孤獨的“另類”官員,在進入民政部工作后先后推動建立起來的。這幾項制度的推動和建立,被王振耀稱之為“最得意”的工作業(yè)績。 回歸“民間”之后,在一些與慈善有關的會議和論壇上,記者們經常發(fā)現王振耀的身影。曾經,王振耀把部分社會活動當做“包袱”,可是他慢慢發(fā)現:自己的出現和發(fā)言能夠引起大家對于中國慈善事業(yè)的關注,便樂于參與其中了。 王振耀坦承,做院長比做司長要忙一倍,但是王振耀也感覺到:一個院長發(fā)揮的社會影響力,卻要比當司長的時候大得多。 “研究院是公益事業(yè)專門的研究機構,對業(yè)內的事件要監(jiān)測、要研究,我們要發(fā)出自己的聲音?!?011年是公益領域的多事之秋,一系列的慈善事件發(fā)生后總能在第一時間聽到王振耀的聲音。 10月26日,國務院出臺政策,決定中央每年撥款160多億元,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在事隔兩天后的一次公益論壇上,王振耀對采訪他的記者大聲呼吁:“快去采訪鄧飛,免費午餐功不可沒!” “社會大眾都處在社會提升的過程中,我覺得這個時候是需要一些‘天真’的,這樣的人多了,這個社會提升的速度才會加快。”王振耀這樣認為。 ■本報記者 王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