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走進珠島賓館湖濱樓三樓,穿過長長的走廊,廣東省社會工作委員會最初的辦公地點便坐落在此。在這個不足100平方米、由會議室改設的辦公室里,簡單擺著十幾張桌子和電腦。幾個月來,劉潤華和他的同事就擠在這里辦公。 “我是2011年9月7日來廣東省社工委報到,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滿四個月了。這幾個月最大的感受是廣東社會工作具備了良好的環(huán)境和氛圍,大有可為。”這是劉潤華見到記者說的第一句話,這也是他從深圳市民政局調(diào)任到廣東省社會工作委員會后最深刻的體會。同樣讓他欣喜的是,目前,廣東省社工委終于有了自己的辦公場所,位于廣州軍區(qū)司令部服務中心二樓,他對新辦公室非常滿意。 行事果斷,有魄力,有激情,這是劉潤華的個人魅力,也正因此,過去八年任職深圳市民政局局長期間,他大力推進了深圳民政工作的多項改革。 2011年,對劉潤華來說,非同尋常。從壹基金落戶深圳,到網(wǎng)上發(fā)帖幫孤兒大學生找工作,到舉辦中國公益項目交流展示會,到率先在深圳市局級官員中開通個人實名微博,再到正式辭去深圳市慈善會法定代表人職務……劉潤華的名字迅速被公眾所知。 他告訴記者,期間,他也曾在無數(shù)的夜里輾轉(zhuǎn)難眠,畢竟涉及到改革,涉及到多方利益,他深知,任何改革都意味著對現(xiàn)有制度和政策的突破,都需要承擔巨大的改革風險。 在“動”與“不動”之間抉擇時,他常記起自己的老上級、前深圳市委書記李灝的話:“你不可以不改革,你要負責任地去改革,要對改革有足夠的判斷能力?!?/p> 劉潤華告訴記者,無論承擔多大的壓力,他判斷做與不做的原則只有一個,那就是看這件事的社會意義。 2011年1月11日,在民政部的支持下,劉潤華向壹基金拋出了橄欖枝,壹基金成功落戶深圳。這不僅為民間公募基金會謀求了一條出路,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沖破了社會組織管理體制上的“障礙”,在中國探索社會組織管理體制的歷程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關于改革,劉潤華有自己的思考。他認為,改革開放30多年后,社會建設相對落后于經(jīng)濟建設,使民政工作有極大的改革空間,慶幸生逢其時,當以改革為已任。壹基金落戶深圳,應歸結(jié)于這種改革沖動。 去行政化 當人們還沉浸在“壹基金”的喜悅中時,2011年6月,劉潤華正式辭去深圳市慈善會法定代表人職務。按照慈善會傳統(tǒng),各地慈善會法定代表人皆為當?shù)孛裾嚓P負責人,這也是多年來,慈善會與民政系統(tǒng)“不分家”的特殊關系所在。 一時間,劉潤華的名字再次被迅速傳播。 “從2010年開始,我就開始推動深圳市慈善會‘去行政化’,并不是心血來潮?!眲櫲A語重心長地告訴記者。“我們國家從計劃經(jīng)濟走過來,開始時很自然地就形成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壟斷慈善組織和慈善的資源。這在初期有它的合理性,否則,慈善事業(yè)不會有今天這么好的形勢?!?/p> 但劉潤華強調(diào),慈善的本質(zhì)是民間性,當慈善事業(yè)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后,如果政府依然壟斷慈善資源,必將影響慈善事業(yè)健康發(fā)展?,F(xiàn)階段,政府應有意識地退出,只有這樣才能夠很好地界定政府和社會的關系。 2011年,中國慈善界經(jīng)過了前所未有的波瀾,這一年,郭美美事件、河南宋慶齡基金會等等事件的沖擊,讓官辦公益慈善組織再次成為了輿論的焦點。對此,劉潤華認為,其癥結(jié)就在于公益慈善組織的行政化和壟斷化。 劉潤華鄭重其事地說:“社會體制的改革必須服從并服務于市場經(jīng)濟體制,必須徹底清除社會體制中來自計劃經(jīng)濟的各種痕跡。就社會組織體制改革而言,關鍵是要推進社會組織的‘去行政化’和‘去壟斷化’,讓社會組織回歸其本來的民間屬性,為社會組織的發(fā)展壯大排除體制性障礙,使之成為社會建設的主體?!?/p> 他認為,要在總結(jié)行業(yè)協(xié)會商會體制改革經(jīng)驗的基礎上,對具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慈善類和社會服務類社會組織進行“去行政化”和“去壟斷化”改革,引入競爭機制。而這個思路也得到廣東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列入了由社工委牽頭的社會組織體制改革工作實施方案中。 辦法比困難多 如今的劉潤華,正站在一個新起點。作為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廣東省社會建設的重要機構(gòu),社工委任重道遠,引人關注。 “離開廣州23年,我又回到廣東省委工作。”現(xiàn)任廣東省社會工作委員會專職副主任的劉潤華不勝感慨。 面對整個廣東省的社會建設工作,劉潤華信心滿滿地說:“工作的進展大大超出我的預期,我對今后的工作充滿信心。” 當記者讓他用一個詞總結(jié)過去一年廣東省社會工作時,他不假思索地選擇了一個“新”字。他這樣解釋:2011年廣東省社會建設邁上了全新階段,最顯著地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有了新的工作機構(gòu)體系。二是有了新的政策體系。三是形成了新的工作機制。 由于體制的根深蒂固,社會體制改革并非易事。對此,劉潤華有著自己的理解,“推進社會領域改革,困難和阻力肯定會有。但現(xiàn)在從中央和地方,從政府到社會,都非常重視社會建設,提到了重要議事日程,我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p> 社會建設千頭萬緒,他表示,“廣東社會建設的核心任務之一是發(fā)展壯大社會組織,并發(fā)揮社會組織在社會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從而形成與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方向相適應的新的社會治理結(jié)構(gòu)?!?/p> 五十知天命。年過半百的劉潤華對人生有自己的見解。他說:“我很喜歡孫中山這樣的一句話:‘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但對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既做不了大事,也做不了大官,因此,我立志做一個受人尊重的人。力所能及,盡自己的能力去承擔責任,多為社會服務,爭取成為一個受人尊重的人?!?/p> ■本報記者 于佳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