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中華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頁 > 新聞 > 公益資訊 > 救助兒童會攜合作伙伴啟動新一期全納(融合)教育公益項目
救助兒童會攜合作伙伴啟動新一期全納(融合)教育公益項目

2016-09-23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心怡


 
    (2016年9月21日,北京)今天,救助兒童會攜手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壹基金、中國教育學會特殊教育分會、1+1殘障人公益集團、心智障礙者家長組織聯(lián)盟等合作伙伴在北京國貿大酒店舉行新聞發(fā)布會,正式啟動2016-2018全納(融合)教育公益項目,并共同發(fā)起倡議,倡導融合教育理念,呼吁關注殘障兒童在普通學校接受教育的需求,為每一名兒童創(chuàng)造更加融合、更有利于孩子潛能發(fā)展的教育環(huán)境。民政部社會事務司未成年人保護處處長楊劍先生出席了此次活動,并向與會來賓分享兒童保護的相關政策。

    啟動會上,中國教育學會特殊教育分會秘書長許家成教授指出:“目前,我國仍有大量適齡殘障兒童的義務教育質量訴求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殘障兒童受教育狀況有待進一步改善。” 2014年,中國殘疾人聯(lián)合會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3年度,全國6~14歲殘疾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比例為72.7%”,這一數(shù)據(jù)遠低于普通兒童的義務教育入學率(接近100%)。另據(jù)相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在我國入學的殘障兒童中,約有50%的殘障兒童在特殊教育學校就讀,約有50%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另有小部分在普通學校特教班就讀。許家成教授強調:“在中國,以核心素養(yǎng)理論構建一個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并行互通的融合教育方案是切實可行的,而且全納教育作為一種更加先進的教育理念,也是國際教育發(fā)展的大趨勢,通過實踐證明,全納教育是有利于每一個孩子潛能發(fā)展的教育理念。”

    今年8月,國務院印發(fā)了“十三五”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規(guī)劃綱要》,其中明確指出“要大力推行融合教育,建立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全納教育公益項目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并在全納教育理論推廣以及相關教師培訓等領域作了切實有效的嘗試。

    此次發(fā)布會上,救助兒童會發(fā)布了《殘障兒童全納教育公眾認知與倡導方向調研報告》,通過對近千名家長的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三成左右家長認為殘障屬于歧視性概念,并對精神障礙了解較少,有殘障兒童隨班就讀的普通學校比例較低。救助兒童會全納教育項目經理王星星在發(fā)布會上介紹道:“報告中顯示,八成左右的家長對全納教育理念并不了解。據(jù)殘障兒童家長的反饋,他們認為,目前對殘障兒童接受教育的支持體系存在限制,而據(jù)普通兒童家長的反饋,殘障兒童在普通學校接受教育的外部困難來自于學校拒收以及缺少針對性輔導和現(xiàn)行教師考核機制的影響。 這跟我們從項目上獲得的經驗和信息一致。”

    發(fā)布會上,救助兒童會駐華代表處負責人王超與合作伙伴代表們一同發(fā)出倡議,呼吁公眾接受殘障兒童本來的樣子,不忽視、不排斥、不歧視。在普通學校接受教育,應當成為殘障兒童接受教育的首選途徑。適齡殘障兒童申請接受義務教育,所有學校都應當堅持“零拒絕”原則。

    同時,救助兒童會及合作伙伴共同號召,希望在未來能夠有更多的企業(yè)、機構加入到推進全納(融合)教育公益項目的隊伍中。相信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消除歧視,創(chuàng)造全納殘障人士和每一個個體的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保障每一個人平等享有接受教育和社會參與的權利,最終實現(xiàn)融合社會的建立。

    2009年至2015年,救助兒童會先后在四川、云南、新疆的多個縣市成功開展了兩期全納(融合)教育公益項目。第二期項目結束后,累計有2,022 名殘障兒童和 12,404 名普通兒童從中受益。在項目試點地區(qū),相關工作人員逐漸接受和認同全納教育這一理念,為全納教育的開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

    2016年至2018年,救助兒童會還將和合作伙伴一起繼續(xù)推進全納(融合)教育公益項目試點工作,努力發(fā)掘中國全納教育的最佳實踐模式,以期未來將中國的實踐經驗分享給全球其他國家。新一期的項目將通過幾個維度與合作伙伴一道全面推進全納教育工作,包括在項目學校繼續(xù)開展試點工作,對師范類學生開設全納教育課程,推動地方和國家層面的政策落實,消除公眾對于殘障兒童的刻板印象等。目前,隨著國家層面支持性政策出臺,各地有關全納教育相關政策或指南也相繼出臺,并引入國際領先的特殊教育資源,為全納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
 
關于救助兒童會:
   
     救助兒童會于1919年成立于英國倫敦,有近100年的歷史。今天,救助兒童會已經發(fā)展成為全球領先的、獨立的兒童慈善組織,在全球120多個國家開展工作。
       
    早在1920年黃河水災的時候,救助兒童會就開始為中國兒童捐款。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救助兒童會開始在中國大陸開展項目,目前已發(fā)展成為在中國工作的最大的國際非政府組織之一,擁有  100多名員工。救助兒童會在華代表處設立在北京,并在中國11個省、自治區(qū)和直轄市開展有關兒童教育與發(fā)展、營養(yǎng)和健康、保護、減貧、減災救災和兒童權利倡導等工作。
       
   以兒童為中心是我們工作的基本原則,救助兒童會關注所有兒童尤其是弱勢和困境兒童。在中國,我們的工作重點是偏遠、貧困地區(qū)的兒童,特別是貧困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兒童,以及城市中的流動兒童。我們在兒童營養(yǎng)與健康、兒童教育和發(fā)展、兒童保護、兒童權利倡導以及以兒童為中心的減災救災等方面,通過直接實施項目、開展培訓、調查研究、宣傳和倡導等多種方式,改善和提高兒童在各方面的狀況。
       
    救助兒童會堅持非政府、非政治、非宗教及非營利的機構準則。在中國,救助兒童會與各級政府部門、社區(qū)、公民社會組織以及企業(yè)緊密合作。2015年,我們的工作直接服務了超過42萬成人和兒童。截至2015年年底,我們在中國累計投入的資金近5.7億元人民幣。